長沙銅官窯見證歷史
日期:2016/12/14 18:39:21   編輯:古代建築史銅官窯
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曾說:“長沙窯上包含著豐富的唐代詩歌信息。《全唐詩》對唐代詩歌並沒有收集全,有很多詩出現在長沙窯瓷器上,卻沒有收錄在《全唐詩》裡,應該說長沙窯上的詩文是對《全唐詩》的補充。”
海上“絲綢之路”上,千年前失聯的“黑石號”
時間回溯到1100多年前。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李唐王朝,告別了其“紙香墨飛詞賦滿江,霓虹閃爍歌舞升平”的黃金時代。
北方的長安,這個傳統的政治經濟中心開始冷清、衰敗。遠在千裡之外,江南道潭州(現長沙市)治所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古村裡,正燃起熱烈的火焰。一群人正在一個個龍形窯場裡,用山柴燒制瓷器。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迵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一位叫作李群玉的詩人,來到這裡,看到這幅景象,寫下了當時長沙窯燒制陶器時山林焚燒、洞火沖天的壯觀景象。
這一燒,不但讓地處長沙市西北25公裡處望城境內的古鎮銅官,成為世界釉下彩的創燒地,同時開創了陶瓷業的輝煌時代。濤生雲滅的湘江邊,各色瓷器成品堆積如山。江口停泊的貨船上,滿是工人在忙碌搬運,一個瓷器的世界工廠在此盡顯繁華。
若干年後,一艘阿拉伯式的帆船,停靠岸邊。珠光寶氣的阿拉伯商人大肆收購了巨量便宜而又精美的“大唐制造”瓷器,船從靖港出發了,可是,最終這艘龐大的商船消失在印度洋。
這一消失就是1000年。直到1998年,這艘沉船才被德國尋寶者在印尼勿裡洞外海發現並開始打撈,命名為“黑石號”。沉船上僅瓷器就有6萬多件,其中5萬余件產自銅官窯。這一驚世發現,慢慢诠釋了一條神秘的海上“絲綢之路”。
在當時,一個窯場一次能出口數萬件瓷器,實在令人歎為觀止。這足見當時長沙銅官窯瓷器的生產盛況,也說明銅官窯對於傳播中國文化的影響和價值,由此也不難推斷出其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銅官窯自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但有限的考古資料也制約了學術界對於長沙銅官窯的深入研究,致使長沙銅官窯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