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孔氏南宗家廟興衰始末

孔氏南宗家廟興衰始末

日期:2016/12/14 18:49: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孔氏南宗家廟思魯閣,位於大成殿西側,表達了南宗孔氏子孫思念山東曲阜和家人之意

    曲阜孔氏家廟不論在國際、國內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影響力,可謂世人皆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它又被稱為北宗家廟,與之對應的南宗家廟則位於浙江衢州,同樣由孔子後裔奉祀管理。孔氏家廟為何會分置南北而不合二為一呢?要想探尋其中的原委,還要從900年前說起……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時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旋繼皇位,與金南北對峙。為了沿襲漢代以來的祭孔禮制,孔子第48代嫡長孫、衍聖公孔端友帶領族人隨趙構南遷,稱“南宗”;其弟孔端操留守山東曲阜看護家廟,被金國封為衍聖公,稱“北宗”。自此,南北兩名衍聖公並存達一百五十余年。

    起先南宗一直寓居在衢州州學,後來宋理宗寶祐元年撥款三十六萬缗專門敕建南宗孔氏家廟。衢州家廟仿照曲阜孔廟規格,分為孔廟、孔府及後花園三部分,建築房屋多達二百二十五列之多。可惜沒過多久,這座恢弘的建築群便毀於元兵之禍,現已蕩然無存。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令南宗孔子第53代嫡長孫、衍聖公孔洙北上曲阜,與北宗合並奉祀。孔洙面聖,表示衢州已有五代先祖墳墓,自己願將衍聖公爵位讓出以留守照看,獲得了“寧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之後也”的贊譽。然而,南宗也因此失去了衍聖公的世襲爵位,再也無力重建家廟。

    二百多年過去了,明弘治十八年,衢州知府沈傑奏請恢復南宗爵位,轉年明武宗正式授予南宗孔子59代孫孔彥繩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1520年,明武宗又撥下巨款重建衢州家廟。新建的孔廟依然仿造曲阜孔廟規格,建築占地面積一萬余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平面呈3條軸線布局。東軸線上有孔塾、崇聖門、崇聖祠、聖澤樓等建築;中軸線上有孔廟大門、大成門、甬道、大成殿、東西庑等建築;西軸線上有五支祠、襲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魯閣等建築。西軸線西側還增建了世襲五經博士署,其後為孔府內宅。重建後的南宗孔廟再次恢復往日的風采,清代也多次撥款將家廟修葺一新。

    1936年,國民黨政府廢除封建爵位,衍聖公改稱“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翰林院五經博士也改稱“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仍舊承襲奉祀孔廟。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兩次攻陷衢州城,他們觊觎孔廟珍藏的祖傳瑰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而未得,惱羞成怒之下焚燒建築,砸毀牌匾,南宗孔廟再次遭到嚴重破壞。抗戰勝利以來,中央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了修繕復建,1996年衢州孔氏南宗家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保”。

推薦閱讀:

鐘鼓樓修繕工程全部完工十一正式開放

台山:華僑建築群要防文物小偷

西安城市文化復興與大遺址保護成全國典范

湖南省新增3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