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
日期:2016/12/14 18:38: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台南縣志上這麼寫著:“大仙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為台灣著名的古剎,建於康熙四十年。”這是一座古老的寺。
大仙寺遙屹於南台灣的一堣,是佛學莘子所向往的地方。二百年的滄桑,造就了今日的大仙寺。巍峨的建築、金壁耀目的檐尾,寬敞幾淨的禅房,勤勞踏實的比丘眾,香火鼎盛的堂前,實是二百年前風塵僕僕由閩至台的開山祖師參徹老禅師所難以預見的。
於康熙四十年,也就是西元1701年,有位禅師遠從大陸福建渡海來台,只為成就一圓滿的因緣--在此島播一佛種子。祖師來台之後,憑著特有的靈感,直接來到了南台灣,且在山明水秀,林木婆娑的赤山龍湖巖駐錫,此禅師日日念彌陀,日日不忘尋山遍野,盼修覓至一處立命之所在。皇天不負苦心人,於半年後,在一偶然的機會,踏遍現在大仙寺現址白河鎮的仙草裡,只見此山相貌奇異,隱隱中透著一份靈秀之氣,福至心靈,立刻決定在此結盧為居,並請祀龍湖邊觀音佛祖的香火,虔誠的修行,日久信徒增加,香火日盛,在因緣聚成之下,籌資興建寺廟,即為今日的大仙寺,而這位禅師就是開山祖師參徹老禅師。
大仙寺在歷代禅師的主持之下,於乾隆十二年、五十五年,嘉慶元年、十四年、廿三年、同治八年,均有修建的工程,廟寺也擴建良多,廂房亦增加不少,造福佛國不遺余力。正常輝煌之時,參徹禅師突然宣布將大仙寺傳給徒弟鶴齡和尚主持,而自己卻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結蘆而居,不食人間煙火,欲於此終其一身,但,由於參徹禅師的德高望重,難以抗拒熱誠的信徒,徒眾見禅師清苦,亦紛紛於此建寺為老神師遮風避雨,所以,有了今日的“碧雲寺”…‥“大仙寺”與“碧雲寺”參徹老禅師的因緣聚合而成的,而當地居民稱“大仙寺”為“舊巖”,而“碧雲寺”為“新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