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佑民寺
日期:2016/12/14 18:38: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佑民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原為豫章王蔚綜之師葛魚單捐獻的住宅。初名上蘭寺。據清乾隆年間版《南昌府志》記載,南朝梁代時,豫章王師葛鲟宅居城西端,宅東南有蛟井。天監年間(502—519),井中“蛟斗甚激,豫章王蕭綜造大佛一尊,以鎮蛟龍。”太清元年(547),葛鲟捐宅建寺,供奉鎮蛟大佛,寺名因稱“大佛寺”。當時大佛寺開山祖師名號,現已不可考。唐開元年間,改稱開元寺。大歷4年(769年),禅宗高僧馬祖道一行來寺說法,四方信徒雲集洪州,入室弟子139人,使開元寺成為江南佛學中心,洪州禅由此發源。此後該寺時毀時修,先後易稱過承天寺、能仁寺、永寧寺、佑清寺等。民國年間,改名佑民寺,並沿用至今。
佑民寺最早叫大佛寺,梁代的時候,豫章王(豫章就是古代南昌的別稱)的老師葛鲟家裡有一口井,裡面住了蛟龍。豫章王特意造了一尊大佛像來鎮住蛟龍。後來,葛鲟把這所房子捐出來建寺廟,因為供奉了鎮龍的大佛像,所以就叫大佛寺了。唐朝時,大佛寺改名為“開元寺”。禅宗八祖馬祖道一擔任佑民寺住持十五年,開創了洪州宗,784年,新羅(也就是現在的韓國)的僧人無寂來開元寺參拜當時的住持馬祖的弟子西唐智藏禅師,深得西唐智藏的賞識,將法號改成道義,並傳授禅門心法。智藏禅師的新羅弟子除了道義外,還有洪陟、惠哲禅師等,回韓國開創了實相山派、桐裹山派。九世紀初,禅宗在韓國形成“禅門九山”,其中有七山與馬祖道一的洪州宗有關。
開元寺在馬祖和智藏師徒主持期間,規模壯觀。後來歷代都有高僧主持,香火興旺。開元寺後來又改叫能仁禅寺、永寧禅寺、佑清寺等。1926年改為佑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