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旅游開發的成功,引發全國一陣“古城鎮開發熱”。然而,火爆的背後隱藏著種種危機,隨著問題的不斷出現,游客的滿意度逐漸下降,對大舉投資重建或新建古城鎮項目的反感甚至抵觸,已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過度開發、過度商業化。目前國內古城鎮旅游開發普遍存在急功近利、重商業輕文化的問題。
游客對於古城鎮的吸引力源於當地的原真性,即民俗文化、生活習性和生態環境。然而過度的開發,使得古城鎮喪失了獨特的個性和城市印記,現代符號趨於雷同,形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人們厭倦了城市的浮華,才選擇古城鎮短暫的逃離,然而人們卻意識到,現在的古城鎮也不過是到處充斥酒吧、高檔別墅、燈紅酒綠的另外一個圍城。
其次,生態環境的破壞。古城鎮旅游的火爆帶來“人滿為患”,由於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造成古城鎮超負荷接待,以至於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
再者,有些古城鎮開發項目在規劃定位時,過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不尊重古城鎮原有的文化特性,隨意增設或刪減景點設施,甚至不惜破壞整體布局和格調,采用大量仿古建築或現代建築,造成改建後的古城鎮與原始城鎮在風格、文化氣質上相沖突,使得古城鎮完全失去了應該有的靈魂韻味。最終造成古城鎮的形象、吸引力及後期運營效果大打折扣。
最後,割裂原住居民與古城鎮的關系。游客在游覽城鎮時,除了古橋流水、特色建築、宅院商鋪外,更想了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日常生活,期待和他們下棋、唠嗑,全身心地融入到怡然自樂的休閒氛圍中。然而,很少有古城鎮在開發建設規劃時,將原住居民考慮在內,大量原住居民外遷,被各種各樣的外地客商所取代。原住居民是古城鎮的靈魂,沒有“魂”的城鎮就是一座沒有生氣的“死城”,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感受古城鎮的傳統生活韻味?更何談文化?
面對這樣的困局,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破解:
一是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在古城鎮開發中,應通過對文化歷史和市場現狀的梳理,把握好古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與開發的市場性之間的“度”,使之達成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二是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在最大程度保留古城鎮原有風貌和生活韻味的同時,提供原居民繼續生活在古城鎮的經濟來源和動力。
三是打造慢生活體驗,使游客融入尋常百姓家。游客眼中的古城鎮要有血有肉有靈魂,不是一個追求神似的空殼子,游客期待能夠和當地的老百姓建立一種情感的聯系。
四是發展文化型商業。
五是形成產業群落。目前,古城鎮旅游市場鏈大氣候已經形成,旅游產品方向鏈也大體形成,但是基於觀光層面的旅游價值比較有限,產業拓展和延伸還不夠,形成產業群落將是未來古城鎮旅游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