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綿延騎樓下,回味“小廣州”

綿延騎樓下,回味“小廣州”

日期:2016/12/13 22:42:42      編輯:古建築紀錄
綿延騎樓下,回味“小廣州” 開平將大力開發水上游赤坎等旅游產品。
  綿延騎樓下,回味“小廣州” 350多年歷史的洋樓群成為眾多影片拍攝地。
  綿延騎樓下,回味“小廣州” 赤坎的建築有濃郁的嶺南特色。
  赤坎的不少建築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赤坎的建築有濃郁的嶺南特色。
 

  赤坎的不少建築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鎮 鎮有“名”堂

  系列報道之三

  文\記者黃國金 通訊員開平宣

  圖\記者陳卓達

  從清代初年的一個集市逐漸發展為開平縣的商貿重鎮,在上世紀20年代後期,更是開始進行大規模市政建設,改造街鋪,修長堤,建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小廣州”,而到了後期,隨著華僑的離去,迅速衰敗。350年的赤坎古鎮歷經沉浮,充滿了傳奇色彩。那段記憶已經塵封多年,卻因為一部部讓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而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2007年5月31日,赤坎鎮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對於參評江門歷史文化名鎮,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只是“走過場”。赤坎的觀光游覽將多元化發展,但有專家也指出,赤坎應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將赤坎打造成可體驗華僑小鎮生活的游覽勝地。

  歷盡350載,赤坎洗盡鉛華

  赤坎鎮的繁華記憶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末期,在司徒氏和關氏兩大家族的推動下,赤坎鎮開始了改造街鋪,建設騎樓,修築長堤。赤坎人在堤東路、堤西路、中華東路、中華西路、牛圩路、得業路等修建的騎樓,連起來有將近3公裡長,現存也有700多間。

  在隨後的20多年裡,赤坎民間籌資修築公路,先後興建了赤九、沙白炎、赤企等六條公路,全長總計100余裡,各條公路都有自己的行車公司。據記載,1947年到1949年,從赤坎到義興每天就能開出36班次,載客2400多人。

  到了上世紀30年代,赤坎就有了最多可同時容納700名觀眾的電影院,在香港播放的外國電影,很快就能在赤坎上映。也在當時,司徒氏圖書館和關氏圖書館兩座家族圖書館建成,上萬冊藏書不僅有國內書籍,還有不少世界名著的譯本。當時的赤坎,先後開辦了20多所學校和開平縣的第一所中學,此外還有教授汽車駕駛技術的職業技術學校,和專門教授英語的語言學校。

  因電影重回市民視線

  隨著開平縣行政中心遷移到目前的市區所在地,赤坎逐漸遠離了大多數人的視線,成為了一座被現代文明遺忘的小鎮,但原生態的老建築也得以一直完整保持著。電影人發現了赤坎這個世外桃源,《醉拳》、《孫中山》、《廖仲恺》、《葉劍英》、《敵營十八年》、《李小龍傳奇》等五十余部影視劇先後在此取景。姜文的《讓子彈飛》讓觀眾記住了開平這個城市的建築,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更是將赤坎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赤坎雖然以綿延的騎樓而得名“小廣州”,但赤坎的舊建築卻不僅僅只有騎樓。赤坎可以說是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古典民族風格、歐陸風格、南洋風格甚至前蘇聯風格的各種舊建築應有盡有,且保存完好。

  到赤坎一游,與明星不期而遇

  “赤坎將統一對各種舊建築進行修復,重塑上世紀初車水馬龍的商貿重鎮的繁華景象。”據開平市住建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住建部門將按照《赤坎鎮近代建築群保護規劃》的指引,對赤坎舊鎮近代歷史建築群,包括赤坎影視城及周邊騎樓、歐陸風情街、二馬路和中華街等傳統建築,進行立面的整治,統一風貌。“因產權問題一直無法進行修復改造的一些舊建築,也將通過各種方式納入整治范圍。”

  “將大力開發水上游赤坎的旅游產品。”開平市旅游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計劃以開平市城市潭江半島酒店到百合鎮馬降龍碉樓群潭江河段為主體,並充分利用古鎮區內河段以及古鎮至加拿大村潭江支流,結合游艇、豪華游船和短途木質搖橹船等游覽方式組織不同風格的旅游線路。沿河將設置多個體現赤坎上世紀初商貿重鎮風貌的特色碼頭,配以夜景燈飾和沿岸的燈光夜景風情,營造夢幻的夜間游船特色。

  該負責人還透露,赤坎將提升“赤坎影視城”及其周邊地區的設施,可以接待前來赤坎拍電影的明星們,讓其更多時間留在赤坎,使其成為當地一個無可復制的旅游資源。“來赤坎旅游,還可以與明星們不期而遇,相信可以吸引很多的旅游者。”

  文化重塑尚需時日

  “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雨巷》,讓小巷的浪漫深深地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裡,期待著穿越回上個世紀初,在雨天與一位“愁怨”的姑娘相遇。赤坎有著豐富的歷史建築,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一個個電影鏡頭在游客身邊重現。

  “建築可以修復,但置身其中的感覺已經不同了。”在“三家巷”不遠處的樹蔭下乘涼的當地老人司徒大伯常被安排到赤坎影視城“跑龍套”。司徒大伯告訴記者,電影中的場景只是取赤坎的一小部分,畫面處理得很唯美,有時他也沒能在電影中認出來。當地人雖然將大部分舊建築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但赤坎人的生活習慣等已經全部改變了。“現在很多的赤坎人,對赤坎的歷史都不甚了解。”

  “作為歷史文化名鎮,不僅僅只體現在一些舊建築上。”開平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內很多的古鎮都存在著過度商業開發的問題,對其歷史文化內涵的發掘卻往往邊緣化。“赤坎應該深深地烙下華僑文化的烙印,通過電影作為載體不斷強化其華僑小鎮的印象。”

  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西距開平市區12公裡,肇基於清朝順治年間,是由司徒氏、關氏兩族在古鎮東(下埠)西(上埠)兩端奠基逐步發展形成,距今已經有350多年歷史,數百年來遺存下長達兩公裡共700多間騎樓。

  由於該鎮的風情頗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廣州、老香港,先後有五十余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故被稱為“電影街”。赤坎鎮全鎮面積61.4平方公裡,行政轄區內現有人口4.8萬。古鎮內現有居住人口6000余人,其中本地居民大都有海外關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