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流淌在歲月時光裡的元通古鎮

流淌在歲月時光裡的元通古鎮

日期:2016/12/13 22:44:2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原汁原味的川西壩子“小成都”之行 
 


    4月19日電 (溫強) 融貫中西的古鎮建築群,腳踩上去都會有幾分滄桑的石板路,跑耍在牌坊下面的稚嫩頑童,2000多年過去了,古鎮還是那個古鎮,風韻猶存,登上如今坐落於惜字宮的文昌閣,映入雙眸的就是一條小成都長廊,原住民在趕場,河壩上人來人往,如果你來得巧,恰好在清明,元通會成為你樂不思蜀的仁裡義鄉。

 

 2013年1月元通古鎮遠景,它是川西大地襁褓裡的孩子

 

    趕場

   “在鄉鎮裡邊或者說在川西壩子這個地方,保留有‘趕場’也叫‘趕集’,我們所了解的成都地區以內的古鎮裡面‘趕場’這個概念已經沒有了。原因是裡邊的游客成為周末游客,被稱為周末經濟。所以元通鎮要保持原生態,就要把原住民保留下來,有意識的保護民風民俗”鄧偉說,這裡的民風民俗延續的很好,古建築元素種類比較多,是成都市以及其他省市的古鎮所沒有的。

    到了清明節那天,也許就不是簡簡單單的趕場了,這時在農民農閒時傳承下來的勸農大會也慢慢的熱鬧起來,多了些學習農具以外的稀罕事兒,就是興起於1816年的匯江老龍表演,每過一年就會新加上一節,這樣逐年增加。到現在,元通的匯江老龍應該是197節了。

    被稱為“川西第一大會”的元通清明節大會往往持續近一周的時間,說來也巧,二十四節氣中好像也只有清明演變成了一個節日,這段時間正處農閒,也就匯集了很多民風民俗,使得清明節大會應運而生。

    元通有“小成都”之稱,應水運之便,江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江邊的幾個寺廟香火旺盛,如今的寺廟之地可能已無跡可尋,但是那個香火的煙氣似乎還會湧現在門口的老樹邊上。而批發市場的那些晨至午返的商販,村民呼喚著自己的豬牛馬羊。除牲畜之外,還有糧食、土煙、木材、煤炭等批發市場。招致了省外客商來此建館(有陝西、廣東、江西、湖廣四座會館),清《崇慶州志》記載:元通有“小成都之稱”。

    過去幾年,通訊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每年此時,一日之內,元通的通訊量達到24萬人次,但是元通本地居民到2013初才2萬出頭。

 

惜字宮3D效果圖
 

    民風

    元通位於三江匯流的上游地區,常年保持比較大的流量,河面寬闊,生態良好。以匯江河為中線,左右兩邊是大片的農田,左側這邊臨近我們的花果山項目區,右半部分臨近的是成新快速通道,高處鳥瞰,其形好似一只欲飛之蝶。

    元通鎮鎮長方馳很熟悉這裡,他是土生土長的崇州人。他介紹,元通鎮上的人民風很淳樸,人們很勤勞,因為以前是碼頭,商貿交流頻繁。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麒麟街民居,這個民居建築的體量和工藝都獨具匠心,還有中式風格的天主教堂,也很有特色。此外,元通的美食也遠近聞名,作為當地傳統美食三花,分別是:豆花,蹄花,腦花。

    即使在小小的元通鎮上,走完所有古民居景點得用上三個多小時,如果要留在這裡吃小吃,一天是不夠的。

    他們一直有一個想法,依托元通的原住民與游客互動,游客吃住在鎮民家裡,和原住居民進行交談,了解當地的民俗民風,原住居民就可以作為義務講解員向游客進行介紹。這樣,吃的是家常味;住在原住民家裡,體驗原汁原味的川西壩子生活。
 

修繕後的廣東會館落成典禮
 

原汁原味的川劇在這裡仍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回歸

   “我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參照當年保存下來的圖紙,經過古建專家與當地文史專家的集體論證後,在舊址上重建惜字宮。”四川僑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能熊說。

    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本地人,有責任和義務將略顯落寞的川西元通古鎮當年盛景重現。

 

廣東會館
 

黃家大院
 

黃氏宗祠
 

劉家院子後院
 

彭家院子
 

    在做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的時候,將惜字宮納入了核心區。占地面積有三十多畝,是一個以川西民居風格的一個仿古建築群。主要是以商鋪,和獨立的川西小院為主。也作為下一步元通古鎮核心區內的鎮中之鎮,不會像其他古鎮那樣大興土木。所以惜字宮就是立足於現在的仿古的建築風格,作為古鎮一個新興高中檔商業的集中區,也可以作為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一個展示區域。
 

惜字宮鳥瞰效果圖
 

文昌閣
 

字庫塔
 

    在這片區域裡面有一個比較高的建築,稱為文昌閣。站在文昌閣上可以一覽元通古鎮的全貌。惜字宮有一個字庫塔,字庫塔的高度是有限制的,一個地方出了一個文人,名人大家,字庫塔的高度才會隨之增加,是按奇數增加的,比如有兩個名人就是三層、有三個人就是五層。目前是設定的三層,也是元通在這個方面有內涵,不張揚、低調的一個表現。

   “我們只會把房子售給懂歷史、有見地的文化人。只有他們的到來,才能把惜字宮當年的文氣重新聚集起來”惜字宮古建項目負責人王能雄透露。這樣一來可以更加順利的保護歷史遺存,二來還可以帶動相應的服務產業,帶來商機。真正使這裡成為驢友的俱樂部,周末成都人的後花園。
 

惜字宮街道
 

寡婦樓
 

    歷史文化的身影行走在街巷的每個角落,三江水依然奔流不息,那麼讓人心存感激,鴉片戰爭抗英名將王國英故居、極具西方建築神韻的張家院子、還有頗具神秘感的“寡婦樓”,元通古鎮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