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的聲音
日期:2016/12/14 19:22:15   編輯:古建築紀錄
第一種類型的應用不太普遍。民間比較熟悉的如中國古塔上懸掛的鈴铎,風動鈴響,象征"梵音到耳"的佛法大意。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洛陽永寧寺塔"角角皆懸金铎,寶铎如鳴,铿锵之聲,聞及十余裡"(《洛陽迦藍記》)。佛寺铎音在佛教徒聽來自有一番梵界的意境。
皇家建築的應用以北京天壇為典型。在天壇之圜丘壇第三層太極石上輕聲呼喚,能聽到四方傳來的回聲。這本是聲學原理應用於圜丘建築的精妙所在,卻附會上了封建禮教與神學的注釋。當一朝帝王在此祭天時,四方回應猶如"昊天上帝"的"訓谕",象征天賦王權,而實質是強化帝王統治的正統權威。天壇回音壁的象征意義也是如此,在中央甬道的"三音石"上能聽到多重回音,所謂"人間私語天聞若雷",表示出天帝與皇帝的"明察秋毫"。
第二種類型即利用諧音來表征在中國建築文化中較為常見。比如在深宅大院和陵寢神道中常出現獅子的雕塑形象,這不僅因為獅子形象威武,也是"獅""事"諧音的緣故。因而,府邸大門兩側的石獅子,象征"事事如意";又如"獅""瓶"接連的剪紙圖案貼在窗上,象征"事事平安";若是"獅子"與"銅錢"搭配,象征"財事茂盛";"獅"佩彩帶,象征"好事不斷"。
古建築裝飾中魚的造型應用則是應用了"魚"與"裕"或"余"的諧音,象征豐裕有余;"鹿"諧"祿",鹿的造型裝飾象征了俸祿的源源不斷;"蝠"同音與"福","扇"同"善",於是,蝙蝠與扇子的形象也出現在古建築裝飾中來表達人的良好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