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黃帝鑄鼎塬

黃帝鑄鼎塬

日期:2016/12/14 17:25:12      編輯:古建築紀錄

    黃帝鑄鼎塬位於靈寶市陽平鎮,距三門峽市80公裡。 

    《史記·封禅書》記載,古時荊山一帶災情嚴重,黃帝聞訊從昆侖山來到荊山察看。為了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於荊山之下。相傳黃帝鑄好鼎,黃龍來迎黃帝升天時,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讓他走,有的牽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腳,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龍皮、拔掉了龍須。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他鑄鼎之地,這裡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 

    黃帝陵高300米,長5000米。嶺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傳為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須溝,傳說是龍須墜落之地,此間生長一種龍須草,說是龍須所變,周圍皆無。 

    由於這裡位於長安古道,函谷關和潼關兩雄關之間,屢遭戰火毀滅,但歷代都曾進行過修復和重建。現已修復的主要遺跡有:獻殿、始祖殿、長廊、墓冢、祀功柱、阙樓等,並鑄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銅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