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青磚制作工藝是在燒成高溫階段後期將全窯封閉從而使窯內供氧不足,磚坯內的鐵離子被從呈紅色的三價鐵還原成青色的低價鐵而成青磚。據有關磚家的研究,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性能明顯優於紅磚,中國古代的“秦磚漢瓦”,能歷經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可見青磚性能優良。但是因為青磚的燒成工藝復雜,能耗高,產量小,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所以輪窯及擠磚機械等大規模工業化制磚設備問世後,紅磚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青磚除個別仿古建築仍使用外,已基本退出歷史的舞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不斷有新的各種免燒磚問世,但是專家們認為,迄今為止紅磚依然是性能最優良,舒適感最好的建築牆材。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紅磚的地位其他產品仍難以取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紅磚產量呈幾何級數式增長,但眾多的小型紅磚廠取土燒磚濫挖亂采,造成大量農田被毀,因此從1993年開始,國家已開始限制和取締毀田燒磚的行為,明文規定禁止生產粘土實心磚,限制生產粘土空心磚,即所謂“禁粘限實”政策,同時而推廣和鼓勵以頁巖磚,煤矸石礦為原料生產紅磚。紅磚是以粘土,頁巖,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機械壓制成型,經干燥後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制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也叫粘土磚。紅磚技術標號一般為75號到100號。普通燒結磚(紅磚)也叫標准磚的尺寸是240*115*53。(單位毫米) 色澤紅艷,有時則為暗黑色。普通粘土磚既有一定的強度和耐久性,又因其多孔而具有一定的保溫絕熱、隔音等優點。因此適用於作牆體材料,也可用於砌築柱、拱、煙囪、地面及基礎等。老式建築多用它作建築材料。由古羅馬人發明,現在歐洲很多留存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屋頂和牆面都有紅磚的影子。
在我國古代,燒磚工藝在戰國以前已經成熟,不過那時因為等級制度不能燒紅磚,必須在燒成紅磚後再加一些工序變成青磚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