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

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

日期:2016/12/13 18:51:21      編輯:古建築紀錄
  長沙晚報烏鎮訊(特派記者 舒薇)幾個月前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一座江南小鎮聚集了全球政要和互聯網精英,烏鎮火了。從互聯網大會到國際戲劇節,再到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枕水而居的烏鎮從觀光度假小鎮華麗轉身為國際文化小鎮。4月14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湘濤率隊赴嘉興烏鎮,就古鎮文化保護利用進行考察學習交流。
  開發保護
  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在古鎮相遇
  長長的青石路,幽幽的水巷,瘦瘦的搖橹船……這就是烏鎮。如何既能保護千年古鎮的原貌和韻味,又能把它開發成為旅游熱點而可持續發展,是古鎮保護與開發面臨的難題。烏鎮如何在眾多江南水鄉小鎮中脫穎而出?
  據嘉興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越強介紹,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強力推進古鎮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工作,依托挖掘水鄉文化遺產資源,將烏鎮打造成為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承接古鎮文脈,保持古鎮風貌,力求原汁原味!”交流座談中,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介紹說,烏鎮不僅完成了對大量歷史建築的修復與保護,更在留存歷史文化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創新實施了修舊如故、管線地埋、地方傳統文化挖掘、控制過度商業化等做法,在國內率先走出了歷史街區文化保護再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烏鎮東、西柵老街上,抬頭不見電線電纜,低頭難覓水管槽道。“我們地下埋有22種管道和線路,包括無線網絡覆蓋,完全可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但在街面上又看不到現代生活的痕跡,這就是烏鎮的保護模式。”陳向宏介紹,傳承與創新是“烏鎮模式”的要義,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在古鎮裡相遇交融,成就了烏鎮的獨特魅力。
  文化創新
  從觀光小鎮到國際文化小鎮
  正如烏鎮的廣告語: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在烏鎮,不僅人在畫中游,而且跟著文化走。考察中,大家發現,在這裡不但能感受江南水鄉的風貌,還可以體驗到在大都市才能享受的文化藝術。
  “到烏鎮去看戲!”如今,由孟京輝、賴聲川、黃磊等人發起的烏鎮國際戲劇節已成為中國當代劇壇最具影響力的戲劇盛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從荷馬史詩到元雜劇,從莎士比亞到莫裡哀……數十個全球頂尖劇目演出在烏鎮的十個劇場輪流上演。
  不僅如此,木心美術館開館,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開展,“文化烏鎮”成為烏鎮轉型發展的方向,實現了從觀光小鎮到國際文化小鎮的華麗轉身。據介紹,自首屆烏鎮戲劇節起,烏鎮還推出了青年藝術家駐地以及烏鎮戲劇孵化基地項目,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場地和資金。
  連線長沙
  湘江邊建設中國最具魅力古鎮群
  事實上,在長沙湘江北段,也分布著靖港、喬口、新康、銅官、書堂等古鎮,各鎮相距均在10公裡以內,統稱為湘江古鎮群。“到靖港尋古,到喬口吃魚,到銅官玩陶,到新康看戲,到書堂覽書”……近年來,長沙通過挖掘整理、保護開發修復,讓這些文化遺存得以重生,逐步成為長沙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片。
  如何借鑒“烏鎮模式”,實施古鎮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建設開發?“傳承歷史文化是古鎮保護開發利用的靈魂和根本。”考察中,張湘濤表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要避免“千鎮一面”,就要堅持文化為魂,對湘江古鎮群進行深度挖潛、整合,保持古鎮原有風貌,走出一條凸顯文化特色的發展新路;要繼續抓好湘江古鎮群的文學藝術創作,借鑒烏鎮經驗,辦好長沙新康戲曲節,將其打造成為“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腳步”的旅游知名目的地、中國最具魅力古鎮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