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南充阆中老觀鎮助推旅游開發成效顯著

南充阆中老觀鎮助推旅游開發成效顯著

日期:2016/12/13 22:25: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南充3月17日訊 記者 吳奉天

  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阆中市老觀鎮,與巴中恩陽、廣元昭化齊名,被譽為川東北三大古鎮。14日,記者從南充市旅游局、市文體局等相關部門獲悉,老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建設中,整合社會力量助推旅游開發,成效顯著,彌補了政府投入不足的難題,成為南充旅游開發、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古街打造

  吸納民間資本4400萬元

  老觀鎮2004年被批准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2005年9月被批准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迄今為止,是南充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老觀歷史悠久。據史志記載,老觀場場址,原為古奉國縣城遺址。奉國縣自建縣至撤廢歷經729年(公元555年至1283年)。後更縣為奉谷鄉,清代為重錦鄉,新中國成立後為老觀鄉,1985年老觀鄉撤鄉建制為老觀鎮。現老觀場鎮面積3平方公裡,其中古鎮面積1.5平方公裡。

  老觀鎮成功創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後,於2006年著手編制名鎮保護規劃。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修舊如舊、合理利用,整體控制、統一協調”的名鎮保護原則,拆除了核心區不協調現代建築7862平方米,拆牆退街、恢復瓦屋長檐185戶、12600平方米,有力地對名鎮保護范圍實施了嚴格保護。

  “在歷史文化名鎮的打造中,完全依靠國家和政府投入,是不夠的,也是不現實的。我們整合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源,助推旅游開發。”老觀鎮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該鎮啟動1.1公裡長的古街復古建設,政府專項資金投入只有1600萬元,資金缺口差得很大,在3年多時間的建設中,該鎮通過招商引資、業主自建等方式,吸納民間投資4400萬元,不僅有效解決了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的難題,而且也為當地居民、民間投資者提供了商機。

  吸引民間資本

  打造紅色文化景區

  在革命戰爭時期,老觀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紅三十軍軍部等重要機關設置在老觀。這裡曾發生了老觀農民暴動、夜襲老君山、三戰雞山梁等著名戰役,一大批紅色標語和革命遺址至今在老君山閃爍著紅色的光芒。3月的一天,記者在老君山看到,山上至今還保留有紅三十軍留下的炮台、機槍架等戰斗遺址,由當地政府新建的4.8公裡水泥路,修到山頂,剛剛投入使用。

  為打造老觀的紅色文化,今年初該鎮啟動了老君山風景區創國家4A級旅游區的規劃。目前,紅軍紀念館、烈士陵園兩個項目,已由國家立項並完成招投標,即將開始建設。“總投資6000多萬元的老君山創4A級旅游區項目,而政府的投入只有3000多萬元,剩下的就靠動員社會力量和吸納民間資本。”老觀鎮政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在外的老觀籍企業家是該鎮旅游開發、文化建設的民間資源。目前,已有8位老觀籍企業家有了回鄉創業、開發老君山景區的意願。改革開放後,從老觀鎮走出去的魏繩平、李小勇,如今已是身家過億的企業家,在對老君山實地考察後,他們十分看好這裡旅游文化市場前景,表示將在老君山投資新建高星級酒店和兒童游樂園等項目。

  近日,老觀鎮黨委、政府向駐鎮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老觀籍在外工作人員、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發出了《建設老君山風景區捐款倡議書》,倡議大家為老觀紅色文化建設出錢、出力。《倡議書》明確承諾,老觀鎮政府將定期在政務公開欄和老觀電視台公布收支賬目,接受社會監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