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文化演繹古鎮新風 珠山區文化建設掠影
日期:2016/12/13 22:27:53   編輯:古建築紀錄一座城市,它需要的是一種亘古長青的品質及涵養,而“文化”恰恰滋養了生活在這個城市的群體。珠山,這顆景德鎮千年窯火輝映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陶瓷文化和群眾文化,讓瓷都這個古鎮展現出新的風貌。
文化套餐展示珠山新名片
晨曦微露、華燈初上,無須擁有絢麗的燈光、華麗的舞台,一個小小的音響,一方小天地,還有一群舞動生活的人們,一個個群眾文化的大舞台,人民廣場、人民公園、昌江廣場、居民小區……徜徉在古鎮珠山,“廣場表演”、“戲劇演出”好戲連台……活躍的業余、專業群眾所形成的文化群體正在成為古鎮珠山新的風景線。
2009年“紅歌經典·唱響珠山”活動歷時6個月,遍布轄區9個街道、80個社區、28萬居民; 2010年,從每周一次的“廣場文化節”到幾乎天天都會在社區上演的“社區鄰裡節”,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居民業余生活中,成了居民茶余飯後惬意的精神生活享受。如今,全區已形成了“群眾文化天天有、社區文化周周有、節慶文化月月有、大型文化年年有”的喜人局面,參加演出的演員多達5萬多人次,群眾將近100萬人次。居民們有了自己的文化隊伍,腰鼓隊、秧歌隊、太極隊、戲劇隊……130余支群眾文化隊伍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已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區文廣部門開展的文化惠民活動,把文藝輔導、知識講座、紅色經典電影送進全區的80個社區。“政府買單,群眾看戲”,從2009 年開始,每年開展的“電影進社區”活動,共免費放映電影50多部300多場。
“居民的孩子上了大學後,都會把讀過的書放到這邊來,提供給大家看。”昌江廣場社區干部告訴筆者,他們社區的圖書室從成立至今,每天來借閱的人絡繹不絕。圖書室內有上百種書籍,轄區內居民均可享受免費借閱,像這樣的圖書室,全區有80個。為了滿足更多年齡層次的居民需求,珠山區還建設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館,電子閱覽、圖書閱覽、美術書法、聲樂培訓、舞蹈練功、棋牌活動等各類服務功能齊全。
品牌打造增強區域軟實力
在城區裡弄,你可以看到別處看不到的風景,“磨剪子锵菜刀”的吆喝聲剛剛遠去,推著小車叫賣景德鎮特色餃子粑的阿姨又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景德鎮特有的裡弄文化讓這些聲音一直回蕩在彎曲的裡弄中。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陶瓷,支撐了景德鎮這座城市的千年發展,也讓珠山這顆明珠光芒四射。站在文化強區、增強區域軟實力的戰略高度,近年來,珠山區委、區政府致力於打造“古鎮珠山”品牌,開設《古鎮珠山》電視欄目,大力發展和繁榮瓷都文化,按照“創文化品牌”的思路,在非遺保護、產業培育、文化民生、資源利用、文化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建設,將豐富的文化元素轉化為巨大的文化效益。
珠山區轄區范圍內有大小裡弄278條,目前尚有不少裡弄保存較為完整。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珠山區整合轄區內的旅游資源,把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作為推動“古鎮珠山”文化品牌發展的動力,立足陶瓷歷史文化,把古鎮旅游和購物旅游相結合,使珠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從小到大,走上快速健康發展之路。圍繞“御窯遺址博物館、祥集弄民居、吊腳樓、劉家弄民窯遺址公園”等景點,重點做好彭家弄老城區精品裡弄工程項目,通過對這條歷史建築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築進行修整,恢復老景德鎮裡弄建築風格,並融合現代文化創意內涵,充分挖掘我市厚重的陶瓷歷史文化底蘊,推出“老景德鎮”精品文化旅游線路,同步發展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產業,完善旅游產業鏈,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體系,為珠山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僅老城區精品裡弄工程就可為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崗位300個。
文化產業描繪發展新藍圖
在經濟發展的前進道路上,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正在珠山大地上迅速崛起,如何從鄉土特色、區域文化中找到啟動開關,激活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給珠山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成為當下區委、區政府重點思考的課題。
以瓷為媒,思想聚力,主打創意牌。輝煌燦爛的陶瓷文化,賜予了珠山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沉澱。“大師匯”文化創意一條街、恆業類摩爾街陶瓷藝術大師匯、斗富弄珠山八友街等一條條以陶瓷創意為主,文化氣息濃厚的產業街拔地而起。十大瓷廠恢宏的過去為珠山留下了部分廢棄的老街區、老廠房,珠山區積極融入景德鎮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盤活國有資產,結合老街區、老廠房修復,設立和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鏈,為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具有文化底蘊的平台;同時立足於中心城區大師荟萃的優勢,挖掘陶瓷文化中所蘊藏的知識和技術,開發與陶瓷文化相關的工藝、技術,包裝和引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使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文化產業鏈越拉越長。南昌2月17日電 記者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