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尤寺
日期:2016/12/14 17:33:27   編輯:古建築紀錄烏尤寺位於樂山市東1公裡烏尤山上。烏尤山與凌雲山相連,戰國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為避沫水之害鑿開,故又名離堆。山上有寺,原名正覺寺,創建於唐,北宋改今名。今寺內天王殿、彌勒殿、如來殿、大雄殿,系明、清建築。大雄殿內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像系香樟木精雕細镂而成,全身鍍金,高約3米。寺右有羅漢堂,內塑五百羅漢。寺側有爾雅台,傳為漢健為郡郭捨人注釋《爾雅》處。爾雅台右側臨江絕壁鑿有“中流砥柱”四大字,字徑5米,為明嘉靖時樂山人彭校實所書。爾雅台在烏尤寺羅漢堂側。相傳是漢代郭捨人注釋《爾雅》的地方。郭捨人所注《爾雅》雖早已失傳,但在晉人郭璞注釋中可見。北宋詩人蘇轍《初發嘉州》詩亦有“雲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區區辯蟲魚,爾雅細分縷”之語。明成化時(1465—1487),嘉州太守魏瀚將爾雅台改建為曠怡亭。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嘉州太守袁子讓,又改名為爾雅台。後年久失修而圮。1921年,住持傳度和尚重建。台內正後壁刻有“漢犍為郭捨人注爾雅處”十字,字下嵌有近人趙熙《爾雅台記》碑。台側有明袁子讓重修爾雅台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