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甲午後流入日本文物曝光 曾被掠奪15245件

中國甲午後流入日本文物曝光 曾被掠奪15245件

日期:2016/12/13 23:10: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首部由中國學者編成的流入日本的中國文物目錄《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15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首發。這是該目錄編成66年後首度公開出版。該目錄收錄了甲午以後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絲繡、書畫、寫經、拓本、雜物、古籍等類中國文物15245件,大部分器物標出了高度、重量、口徑尺寸、藏處以及所依據圖譜的書名簡稱、頁碼等資料,是追尋海外流散文物的一項扎實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文獻價值和現實意義。

    由中西書局出版的《目錄》為十六開本,煌煌九卷三大冊,最初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向日本追討自甲午以來被劫奪珍稀文物和要求戰爭賠償,於1946年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京滬區辦事處組織編制的。 據中西書局常務副總編輯徐忠良介紹,這部流散文物目錄自編成以後,直到1981年才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寫刻蠟板,油印100部,分送國內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和設有文博專業的大學。中西書局聽說有這樣一部珍貴書稿油印本存世後,立即拜訪當年的實際編纂者謝辰生先生,並在謝老幫助下,讓這部被冷落66年的珍貴文物目錄公開出版。

    國家文物局原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表示,“看到這部書,想起了當年參與這項重要工作的徐森玉、顧廷龍、吳靜安、程天賦等老先生為之付出的巨大心力。從甲午戰爭到抗戰勝利,正是中國文物遭受日本欺凌、劫掠最為嚴重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流入日本的中國文物,大都是通過非法、非正常途徑實現的;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物等級很高,均為高品級的珍稀文物。

    故宮博物館組織相關專家3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與會學者表示,這部目錄的出版是中國文物研究工作中的大事,將這樣一部依據清晰,考訂詳盡,器物確鑿的流散目錄在60多年後公開出版,對於中國的文博界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還有許多類似的目錄可以編撰出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