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洞口縣高沙鎮活力文化潤人心

洞口縣高沙鎮活力文化潤人心

日期:2016/12/13 21:24: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洞口縣高沙鎮建街興市迄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遍布全境,豐厚的文化底蘊沉澱其中。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堅持“依托文化資源、激活文化活力、發展文化產業”。2009年,高沙鎮榮獲“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文化源於傳統:“孝”當頭

  “百善孝為先”。高沙鎮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孝德文化深厚,敬老愛老成風,老人得以頤養天年,健康長壽,是新興的“長壽之鄉”。該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豐富,其中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蓼湄公園的雲峰塔、千年學府青雲書院、革命搖籃觀瀾書院、曾八支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十樣錦蚌殼舞、漁鼓、傳統的剪紙和木雕石刻藝術等。

  2009年,高沙鎮投入300多萬元建設了高沙博物館,投入45萬元制定了省級歷史文化保護規劃,投入180萬元對全鎮歷史文化景點進行了修繕。同時,整合本土文化資源,編輯了《高沙楹聯集錦》和《高沙民間故事選》等系列歷史文化檔案。

  文化源於教育:“學”為先

  高沙鎮對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近年來,轄區所有學校硬件建設不斷完善,軟件建設不斷提升。2011年,該鎮對3所小學進行危房改造,5所中學配備電子教學設備,所有學校完成操場硬化和校園綠化。教育工作名列全縣前茅,先後有18名學生6次在國家、省級科技創新獲一等獎、優秀獎;每年的全縣教育質量檢測中,都有兩到三所學校進入全縣前十強。

  該鎮堅持教育活動化,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建立“農家書屋”,創新內容和形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全鎮23個村建立“農家書屋”,送戲下鄉75起,開設科學技術指導主題課135堂,其中農業技術指導課47堂,醫療知識普及18堂。通過教育活動化,豐富群眾知識,熏陶群眾情操,提升了群眾素質。

  文化源於民間:“樂”其中

  為推動民間文化,拓寬發展渠道,該鎮不斷完善城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8萬元改造4個社區文化廣場,投入50萬元建設了文化站綜合大樓,並且正在籌建綜合文化廣場。完成了8個村級籃球場的建設工作,發展各類文化體育協會20余個,掛牌成立高沙鎮老年大學一所。該鎮經常性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和社區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了全市老年門球邀請賽、汶川大地震赈災義演活動(募捐到資金70多萬)、建國60周年慶典、建黨90周年大型文藝慶典、2011“迎國慶唱紅歌”軍民聯歡元宵晚會等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近期又在舉辦民間藝術作品展。並且每年組織企業老板和各界人士舉辦各類慈善和慰問活動,讓群眾樂在其中,促進了愛心文化氛圍的形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