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國清寺
日期:2016/12/14 17:30:38   編輯:古建築紀錄國清寺山門
雍正親筆
國清寺位於浙江天台城北3公裡的地方,和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國清寺是我國創立的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城關鎮北4公裡處。
景區面積2.4平方公裡;國清寺曾毀於武宗滅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復,名列“五山十剎”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建,至清末、民國時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頃余,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築,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
國清寺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放生池、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聖殿、妙法堂(上為藏經樓)伽藍殿、羅漢堂、文物室等,大雄寶殿正中設明代銅鑄釋迦牟尼坐像。像背壁後,有以觀音像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兩側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羅漢坐像。構成一個擁有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3萬平方米、8000余間房屋的古建築群。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並稱我國寺院四絕。
全國現有兩座國清寺,一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華頂山麓,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與齊州靈巖寺(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潤州棲霞寺(在今江蘇南京市)、荊州玉泉寺(在今湖北當陽市),並稱天下“四絕”。還有一座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歷史沿革
國清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智顗開創天台宗後,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限於資金,遲遲不得動工。他在臨終遺書晉王,說:“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後為隋炀帝)見書後,極為感動,便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初建的國清寺寺址在現在大雄寶殿後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唐會昌中(約845年),原寺毀於火,旋即重建。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寺後石壁上題寫的“大中國清之寺”六個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從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間,國清寺幾度或毀於兵火,或摧於風暴,但都是屢毀屢建。每次重修,寺宇規模都有所發展,位置也越來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曠地帶。國清寺究竟何時移到現在的位置,並形成現在的布局已很難查考。但從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紀略》一文中提到的國清寺“最後委藏處石泉,名錫杖泉”句分析,可見當時錫杖泉已在寺的最後,即今位置。那麼說明至遲在明代,國清寺已移至今址,並基本完成現在的布局。另外,而今梅亭的位置上原建有迦藍殿三間,系明代建築,也可從旁說明。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國清寺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清寺了。在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傳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隋梅轉青,當花開時,疏枝橫空,暗香浮動。
據推測“國清寺”這三個字可能確為雍正皇帝書寫。
推薦閱讀:
錦州遼代寺廟奉國寺
甲蘭板古廟
江西龍虎山
拉薩楚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