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北京將復建6處標志性歷史建築

北京將復建6處標志性歷史建築

日期:2016/12/13 22:26:34      編輯:古建築紀錄

    北京2月24日電(實習生 鞏育華)北京今天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和“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每年投入10億元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其中,將通過修復內城西南角樓、左安門角樓、右安門角樓等工程,進一步恢復北京“凸”字形城市輪廓整體格局。

    圍繞“凸”形城市輪廓

    復建6處古跡

    新中國成立後,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本市對明清北京城牆進行了拆除,造成歷史遺憾。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要求,必須從整體上考慮北京舊城的保護,具體體現在歷史河湖水系、傳統中軸線、皇城、舊城“凸”字形城市輪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築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築色彩、古樹名木十個層面的內容。

    此次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將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市輪廓平面,保護好以現狀護城河為標志的外城輪廓及城牆走向,進一步保護和恢復北京古都的整體形象和傳統城市結構。

    目前,排上復建名單的建築有6座,包括右安門外城西南角樓、永定門甕城及箭樓、左安門外城東南角樓、天橋地表標志、內城西南角樓、地安門雁翅樓。從地圖上看,這些待修復的建築和現存的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和德勝門箭樓、護城河等,基本可以勾勒出一個“凸”字結構。

   “再現城市輪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設施的允許下進行。”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拿地安門舉例,“地安門原址現在是一處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復建,對平安大街和地安門區域的交通影響較大,所以我們考慮復建雁翅樓。這相當於地安門的值房,所處位置是現在地安門大街兩側的綠化帶,有條件實現。”

    孔繁峙表示,目前北京名城保護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整體保護效果不突出。很多保護工作都是小范圍專攻,缺少格局性效果,甚至很多新生代的北京人都搞不清新城、舊城的范圍。而在今天啟動的“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完成之後,北京將再現“凸”字形城市輪廓形狀,古城整體風貌一目了然。

    修繕百項文物

    服務未來生活

    今天同時啟動的“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將通過深入發掘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將其轉化為服務於人類現代和未來生活的文化資源。

    其中,將繼續開展中軸線保護規劃研究,完成大高玄殿乾元閣修繕、北海小西天萬佛樓與闡福寺大佛殿建築群修繕等重點保護工程,啟動“中軸線動起來”數字化展示項目。

    完成頤和園德和園、天壇北神廚和北宰牲亭等修繕工作;完成懷柔區懷北鎮河防口段長城修繕工程;開展懷柔區黃花城長城、西水峪長城修繕方案編制工作,修復後逐步實現對社會開放;實施八達嶺長城(未開放段)等修繕,新開放或擴大開放一批長城景區;實施十三陵裕陵等保護修繕工程,積極創造條件擴大開放區域。

    實施“香山二十八景”等歷史名園保護工程。繼續推進頤和園須彌靈境、北海萬佛樓與闡福寺建築群、香山昭廟修復等前期立項工作;逐步恢復“香山二十八景”。

    整合門頭溝豐富的不可移動文物和40余處古村落、近百公裡的京西古道文化資源,逐步形成連片、成線、分類、區域性的歷史文化游覽區。

    配合昌平區對鞏華城周邊進行全面整治,對現存城牆遺跡進行修復保護,形成鞏華城文物遺址公園。

    推動“四廠一線”即798工廠、北京焦化廠、首鋼、京棉二廠創意產業區和京張鐵路等近現代工業遺址文物價值調查研究。目前,市文物局已完成首鋼工業遺產文物價值調查工作,正在履行相關手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