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古鎮 該不該圍蔽收費?
日期:2016/12/13 23:04: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從明年元旦起,沙灣古鎮景區將實施圍蔽管理。屆時,非沙灣鎮戶籍游客進入景區,即使不參觀留耕堂等收費場館,也必須花錢購買55元的門票,才能游走於古鎮的大街小巷。消息一出,立即遭到多方質疑,不少居民認為,沙灣古鎮實行圍蔽收費,不但給當地村民生活帶來不便,更擔心有“趕客”的反作用。
正方
收費可以有,關鍵如何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鎮在保護之初都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適當對游客收費可以解決部分問題,讓保護工作更快起步。許多古鎮和古城的保護也都采用這種方式,比如,麗江和大理向游客收取古城維修費,周莊、朱家角也都收門票,門票收入按比例提取,用於古鎮的維修和保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收費可以有,但是收了費怎麼用卻要明明白白。收費是為了保護古鎮,但收了費卻不一定就能真正保護好古鎮。
如果收上來的錢全用在了刀刃上,改善環境,保障居民的利益,滿足游客的需求,確實應該,當古鎮保護實現了市場良性運轉後,有條件的還可以減少或者取消門票。但如果是一筆糊塗賬,就變成了伸向游客的一把刀。游客買了票卻發現什麼都沒有,連呼上當,那就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斷了自己的後路。
旅游開發是保護古鎮,還是破壞古鎮?收錢是把游客當成“提款機”,還是文化之旅的探幽者?這取決於收錢是手段還是目的。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不要圍起來收費還得由本地居民說了算,畢竟,世代居住於此,他們才是古鎮的主人,才有權利決定古鎮的未來。
只要能滿足這兩個條件,收費決策過程是公開討論,既符合相關法規又順應民意的,收上來的錢也花得明明白白,游客和居民能夠雙贏,何樂而不為?
(樂水)
反方
圈地生財,誰的主意?
將沙灣古鎮圈起來收門票,以後不但“驢友”進出要留下“買路錢”,哪怕世世代代居住在古鎮內的居民,以後出入也不那麼方便了,萬一不小心丟了出入證,非得費一番周折不可。那些做小生意的街坊,也會因為游客的減少而影響收入。可以說,將古鎮圍蔽起來收門票,絕非完全出自古鎮居民的意願。
和其他許多地方一樣,景點門票提價,總有許多貌似合法、合理的理由,什麼“更好地保護古鎮的歷史文化”,什麼“收費有利於景點的修繕維護”等等,末了還不忘提一句“收費標准經物價部門審核批准”。物價部門批准了,就可以將古鎮圈起來賣門票嗎?我以為,在圈地賣票之前,必須厘清兩個問題:誰有權將古鎮圈起來、圈與不圈哪種方式更符合當地百姓的利益?
古鎮,是當地居民世代居住、生活的地方,房子是他們的,地方是他們的,要不要圍蔽起來,他們才有發言權,鎮旅游開發公司憑什麼越俎代庖,決定將古鎮圍起來?圈起來收門票,錢未必能落到古鎮居民手上,“圈養”反而為他們增加了不少麻煩。因此,許多“圈內人”反對是很正常的。
是否只有圈起來才能賣高價,倒也未必。上海田子坊就未圍起來賣門票,每天成千上萬的游客在餐館、購物上的消費給當地留下豐厚的回報。 (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