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河北正定隆興寺 京外名剎之首

河北正定隆興寺 京外名剎之首

日期:2016/12/14 17:29: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倒坐觀音塑像

倒坐觀音塑像

    “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多次來寺內考察研究,稱其為‘京外名剎之首’。1400年來,這裡為後人留下了精美絕倫的文物及文化遺產。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國家投資3850萬元、依照宋代的原樣,對大悲閣進行了落架大修,這是國內僅次於布達拉宮的單體修繕項目,由此可見隆興寺的地位及價值。”

    ——文物專家、研究員張獻中

    隆興寺,始建於隋朝(586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因其寺內有一尊銅鑄宋代大佛,而被親切地稱為“大佛寺”。在很多石家莊人的記憶中,大佛寺通常是兒時旅游的第一站,關於他的故事很多,在此不妨穿越千年時光,在一磚一瓦、一筆一畫中領略不一樣的大佛寺。

    寺大山門遠

    初來大佛寺的人可能會好奇:這麼大一個寺院怎麼沒有寺門?過了廟橋就是天王殿,第一眼就看到笑瞇瞇的彌勒佛。一說到寺門,正定的老百姓就會說出那句“寺大山門遠,山門在河南。”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派尉遲恭監修大佛寺,當主體工程完工,只剩山門未建時,尉遲恭突然聽說唐王要斬秦瓊,立刻馳奔京城救秦瓊。施工的工匠們不敢擅自建造山門,便急忙去追趕尉遲恭請示。當追到河南境內時,才追上尉遲恭。急著趕路的尉遲恭將馬鞭向地下一指,隨口答道:“就修在這裡吧!”於是,山門修到了河南。雖然沒有山門,但正對天王殿的“雙龍照壁”,彌補了這一缺憾。

    觀音面北坐

    穿過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就到達了摩尼殿。該殿的建築形式為我國現存宋代建築中的孤例,為隆興寺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最高的建築,也是寺中一絕。殿內的五彩倒坐觀音則被稱為最美的觀音,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東方美神”。

    不同於平常我們看到的觀音像,這尊觀音像坐南面北,而且右腳踏蓮,左腳放在右腿上,兩手自然撫膝,右手搭於左腕,頭微右側,身略前傾,姿態放松,面容恬靜,讓人倍感親切。寺內工作人員介紹:“觀音像原塑於北宋,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曾進行過修補。倒坐觀音塑像的絕妙之處,就是被塑成了世俗生活中一位完美的女性。魯迅先生將她視若佛教美學的代表作而珍藏,照片至今仍陳放於魯迅故居的書案上。”

    穿過摩尼殿北門,有一對1600余年的槐樹,被稱為“龍槐”、“鳳槐”。這對古槐樹冠在空中相通,樹根在地下纏繞,是見證寺院歲月滄桑的活化石。

    銅佛最古老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兩側配殿分別為御書樓和集慶閣,三殿均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1999年重建。閣內的銅鑄觀音像是北宋開寶四年(971年)鑄造。像高21.3米,共42臂。工作人員介紹,現存觀音像的身體部分和當胸合十的兩只手臂是宋代銅鑄,其余兩側40只全部為民國時期重裝的木質手臂。“每只手眼都各有25種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這尊觀音被稱為‘千手千眼觀音’。”

    據專家介紹,1000年前鑄造這尊觀音像時,采用屯土的方法,整體分七段接連鑄造而成。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者。

    走進隆興寺,心情就會不自覺地沉靜下來,步伐也慢了許多,這裡如同一座集建築、雕塑、書法等藝術於一身的寶藏,值得去探尋、去珍藏。

    【隆興寺六最

    中國孤品、五彩懸塑自在觀音像;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碑刻;中國最古老、最大的轉輪藏;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觀世音像。

推薦閱讀:

蘇州玄妙觀

四川泸縣千年古剎 普照寺

北京東岳廟

奉國寺《一代宗師》中的那座古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