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感念“保安和尚”叫響千年古鎮

感念“保安和尚”叫響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3 22:22: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感念“保安和尚”叫響千年古鎮

保安鎮老街一隅

  >>開欄語

    一個地名的由來,在其漫長的歲月變遷中,與其獨特的地域概貌或人文風情息息相關。
  大冶取名“大興爐冶”,3000多年前,大冶先民就在銅綠山一帶采礦冶煉,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青銅文明”。大冶許多鄉鎮、村莊、山川、景點的得名,同樣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這些地名的由來,有的耳熟能詳,有的還鮮為人知。
    即日起,本報開辟《大冶地名故事會》欄目,旨在通過記者實地采風,輔以民俗專家的解讀,系統挖掘和講述大冶地名的由來及其背後的故事和傳說,展示本土特色的區域概貌和人文風情,還原相關的歷史事件和資料信息,以此激發廣大市民熱愛大冶、建設大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保安鎮,位於大冶市西北部,東與還地橋鎮接壤,南與金山店鎮相連,西與鄂州毗鄰,北與東風農場隔水相望。保安鎮國土面積128平方公裡,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1%,現轄32個行政村、310個村民小組。
    保安早在公元785年就形成了集鎮規模,距今1227年的歷史,是大冶三大古鎮之一。
    保安形勝地險,有四山環繞、一湖相依。境內的沼山中峰高聳、萬嶺參差;保安湖面闊似海,魚躍舟飛。有史以來,保安街市場繁茂,經濟活躍,素有“金漢口,銀保安”之稱。
    保安街,背靠幕阜山脈,面對保安湖。1925年以前,鄂州樊口堤未築,民信閘未建,每到汛期,江水漲,湖水滿,保安湖的湖水,東邊,漫到許家嘴以上;南邊,漫到王勝村對面的拱背橋以上;北邊,漫到丁家山腳下。三面環水的保安老街,俨然是一半島。
    在陸路交通極為不發達的過去,保安街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依水行舟,四通八達,加上富饒一方的江南魚米之鄉,造就了老保安千余年來的水路碼頭和江南重鎮的重要地位。長江沿岸一帶的“巨商良賈,爭相趨之”來這裡做生意,其熱鬧和繁華是何等狀況呢?有兩句話為證:“日有千民拱手(注:指駕船人),夜有萬盞明燈”。
    關於保安地名的由來,民間流傳主要有三種。
    一說:宋仁宗年間,江夏保安人馮京鄉試、會試、殿試皆得第一,俗稱“三元及第”。為紀念“馮三元”及第,保安人在下關湖邊修建了“三元閣”。元朝末年,有一法號“保安”的高僧,出游這裡,住在三元閣,在上街頭搭一草棚贈茶賣草鞋,童叟無欺,深得民心,周圍的農夫漁民商人常到這兒喝茶、聊天。保安和尚攢錢修廟,香火日盛漸成一鎮。本地人感懷其德,故將此地取名“保安”,沿用至今。
    二說:公元785年唐德宗時期,保安只是伸入大梁子湖的一處土墩,是武昌、鄂城、大冶水陸交通的咽喉,這裡商賈雲集、富甲一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保安附近的筆架山、馬鞍山等地有幾個綠林山寨,山寨強人常常出來打家劫捨,官民深以為慮。為此,官方廣貼告示,只要礦主、行人、漁船、礦船到兵站登記,繳納保安費,可保平安無事。久而久之,這個土墩形成了集鎮,以兵站保家安民的功能取名“保安”,沿用至今。
    三說:東周晚期,楚國和吳國爭雄,水軍戰艦在長江上下厮殺,楚國銅綠山冶煉的銅出運線路受阻,不得不另辟運輸通道。於是,金湖、磁湖運出的銅在鐵山碼頭下船裝車,車行三十裡到保安湖下車,再裝船到達梁子湖北上江陵郢都。銅路運輸過程中,保安站起到中轉、護衛作用,保安漸成地名和碼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