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想不通,為什麼中國突然冒出來如此之多的文化志士,圍繞故宮院內的星巴克咖啡展開全方位多輪次的攻擊,這就像一個相貌平庸但也說得過去的人吵吵嚷嚷的要去整容,那突然降臨的誘因讓人不禁有諸多猜疑。
整個2006年,圍繞中國文化的傳統的立與廢、擱置與復興,展開了多次激烈的論爭。於是,拿保護文化傳統說事兒,也就更容易誘發大眾的關注,畢竟,星巴克在那裡也有一段時間了,如果說它正在與周遭的環境相互融合的話,我們的輿論家們並沒有利用這段時間發展出更有創見與建設性的意見,而是模仿好萊塢大片般,一味的利用“觀者”的下意識反映——對於那些不清楚事情來龍去脈或者首次聽聞的人來說,對於網絡上眾多“職業”民族主義者來說,這著實是個讓人血脈噴張的文化事件。
不過,讓我們剝離開這次文化事件的謀略論分析,以真誠的國人意識,去認真的思考一下保護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建設性方向。
首先,這種單純驅逐外來文化象征從而保護本土文化傳統的做法,是種硬件思維。換言之,弱勢的蘋果機處理速度慢了,或者是因為與一個USB微軟鼠標的不兼容有關,但更有可能的是蘋果機本身的配置整體的陳舊和落後了。
用更為容易理解的方式說,中國文化傳統因為近代國家的式微與全球化的沖擊,存在羸弱與病狀的因素,這可能讓它的腳得了星巴克腳氣,讓它的頭得了麥當勞偏頭疼,但這些都不是病根,而只是症狀,這就是所謂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即便我們痛快淋漓的驅逐了星巴克,也還有星玖克會進來,那時,我們發現自己仍舊沒有面對外來文化的合理態度與抵御能力。
更進一步說,邀請星巴克入駐故宮的中方機構,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對經濟效益奴顏媚骨,它們絕不會以星巴克是洋品牌便綠燈打開,而是因為星巴克帶來的滾滾財源。換言之,如果有一家中國的咖啡連鎖比星巴克利潤率更高,星巴克就無須任何文化志士的義憤,一夜之間便無影無蹤。這麼分析,源於我們長久以來保護古建風貌的經濟核心思想——促進旅游增收。
保護文化,這在很多國家是一種自然而份內的行為,它源於民族自信又塑造了民族自信,我們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的評判標准,與其並不兼容。出於觀瞻的考慮,我也覺得星巴克該離開故宮,但針對那篇源頭博客與其後的評論,我們難道真的認為凝聚著中國文化傳統的故宮就一定要配備足夠的服務設施以支撐它旅游勝地的地位?我們難道真的以為花枝招展的本國冷飲攤要比星巴克更能保護故宮的風貌?我們的民族自尊感就將建立在這些花花綠綠的陽傘與不明所以的旅游產品上?最後,我們真的以為容忍星巴克,就能體現一種文化寬容與大國風范?
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到底依靠什麼流傳?即便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迄今屹立不倒,即便金字塔不讓任何星巴克麥當勞近身,難道他們就延續了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錯了,這些都是消逝的文明,而五千年沒有斷檔的中華文明,並不是靠了長城與故宮得以延續,相反,正是因為文化不斷,才有歷代長城與宮殿的修葺。文化傳統永遠是鮮活生動的,不然,它無法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關於我們的文化傳統,難道就剩下全球發布孔子老子墨子們的標准像以及針對星巴克們的盲目的民族主義情緒?
記得美國轟炸大使館那會兒,中國民眾攻擊了很多麥當勞肯德基,但唯獨必勝客得以幸免,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連鎖餐飲品牌的美國百勝集團略帶竊喜的說:“中國人以為必勝客是意大利的連鎖店。”是的,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外來文化的認識程度,而這種對外來文化的模糊認識直接導致了盲目的媚外或排外,同樣,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傳統也知之甚少,而自我認識是寬容與學習的前提。
相比是否更換故宮一處星巴克的硬件問題,繼承文化傳統與建立民族自信這樣的軟件問題還遠未啟動且根基不穩,如果我們願意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這一五千年文化傳統最為強健最為興盛的階段,恰恰是其最寬容最多元的時期。理想情況下,故宮的星巴克不是被中國文化志士的唾沫沖走的,而是自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