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

日期:2016/12/14 9:37: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lùzhí),作為神州水鄉古鎮的佼佼者,具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令人贊歎不已。

    ■古橋搖曳甪直的妩媚

    水既然是古鎮的眼眸,橋就是眼上一抹淡淡的眉。據說最盛時,甪直有橋72座半,其橋梁的密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如今古橋雖然只保存了41座,卻座座不同:和豐橋刻著典雅精美的宋代浮雕,三元橋寫著“東溯眠牛浮綠水、西領斗鴨挹清風”的優美橋聯,東美橋甚至在水面之下伏著半個橋拱,碧水蕩漾下晃著水下橋和水上橋的影子。“雙橋疊影”的妙處,不親臨親歷真是難以體驗得到的。

    ■古宅豐富甪直的幽深

    在這裡,能和古橋爭奇斗艷的,恐怕就只有老宅古街了。

    古鎮有兩座豪宅,一是位於西匯上塘街的沈宅,一是中市街的蕭宅。兩座宅院雖都是清代建築,卻風格各異。

    沈宅是同盟會會員、蘇南教育家沈柏寒的老宅,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整座宅院氣派不凡。大廳前後一長排海棠形窗棂的落地長窗關閉時,整排窗的立面竟酷似一幅巨大空透的雕版畫,幾百年榮耀和輝煌的延續,就這樣凝固在老屋的歷史裡了。

    蕭宅的主人則是甪直望族蕭冰黎,他的孫女,就是香港著名電影演員蕭芳芳。蕭宅布局巧妙,如江南山水般隱曲婉約。五進大門裡暗藏乾坤,就是書房也要設一個單獨的小庭院,擺上數點湖石、種上幾叢翠竹。但門外人只能從高低錯落的山牆和偶或露出的花窗一窺其景。

    ■古巷生動甪直的風姿

    甪直的古街古巷則有69條,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水巷。

    水巷有兩種:一是兩條街中間夾一條河,河兩邊築成石駁岸;另一種是前街後河,人家枕河而居,後門就有載著瓜果菱藕的船只徐徐搖過,只要招呼一聲,臨河人家便開啟後門,從石埠頭走下船去,主婦的菜籃,足不出戶便豐盛了許多。

    日復一日,藍衣的船娘,就這樣搖著槳從橋下袅袅而過,船上堆著各種各樣的時鮮:菱角、鮮藕、大米、蔬菜。

    橋畔提水洗衣的身影則在陽光中,和甪直的歷史一起晃動著,裝飾著橋上游客返璞歸真的绮夢和想象。

    ■古人增添甪直的人脈

    甪直的橋多、水多、名人也多。在這裡,歷史如同穿橋而過的溪流,平緩安詳,不急不躁,散發著書卷韻味。

    算起來,葉聖陶只在甪直工作生活了近5年,卻一直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甪直甫裡小學(現已辟為“葉聖陶紀念館”)任教期間,寫下了《倪煥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一系列名作,並創立了“教是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思想,一代師表,自此百年流芳。“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地停泊著鄉村裡出來的敞口船,船裡裝載的是新米……”這不但是葉聖陶先生的名作《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精彩描寫,也是甪直南市稍的萬盛米行的真實景象。雖然農民搖橹售米的場景已不在,但賬房裡帶鐵鉤的秤,量米用的斗,甚至賬房先生的座椅都依然在。

    若再往前追溯,甪直的文化淵源則是由隱居此地多年的晚唐詩人陸龜蒙開創的。這位失意文人在夢想幾度破滅後,在甫裡(甪直舊稱)買了四百畝田,本想退隱江湖,豈料天不由人,每逢大雨,他不得不親自帶領農人修築堤岸,以防吳淞江水倒灌入田。

    脫去長衫的陸龜蒙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不但著寫了《送潮迎潮辭》,把經常“騷擾”他的吳淞江大大贊美了一番,竟還撰寫了農書《耒耜經》,介紹農具的使用。這種論著,在騷人墨客筆下,真是少見。

    陸龜蒙“不知潛鱗處、但去籠煙水”“有意烹小鮮、乘流駐孤舟”的閒雲野鶴生活深為好友皮日休所羨慕,他們常詩酒對吟,留下許多唱和之作,後人稱他們為“皮陸”,推為先賢。斯人已逝,但詩人最為喜愛的斗鴨池仍在。 蘇虞 12月25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