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
日期:2016/12/14 17:25:20   編輯:古建築紀錄
聳立在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一座磚砌的高墩上,為三層木結構的塔形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雄偉壯觀。鼓樓下有四門通向東南西北,行人車輛右以穿行。門上分別題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岳”,“西達伊吾”(哈密),貼切地標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義。酒泉鐘鼓樓最早創建於東晉穆帝永和年間(公元346-353年),是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也叫“谯城”,即為守城戎卒打更巡邏、報時、防寇報警的地方。現今的鼓樓,連通基座在內,三層木樓通高24米,周長112米,正方形,上小下大,是清朝光緒31年(公元1905)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