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建築保護開發如何兩全?

古建築保護開發如何兩全?

日期:2016/12/13 22:43: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一座縣城,留有規模龐大的明清時期祠堂群以及商鋪,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的專家考察後感歎,“縣城內保存如此完整的祠堂群實屬難得,非常震撼!”去年,萬載縣拉開了古城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大幕

    萬載縣城裡居然隱藏著一個極具文化價值、人文價值的古建築群落田下古城,范圍有五六百畝。萬載縣居然要復興古城,將它打造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兩個“居然”,讓記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建築進行保護開發,是一件難做的活兒。萬載如何讓它兩全其美?7月初,記者來到田下古城采訪。

    現代城市的生命基因

    第一次看到易家祠這樣的祠堂,支撐廳堂的6對巨大四方石柱上,刻著6副敘事對聯,易家的歷史變遷、名人典故镌刻其上。精美的石雕工藝、木雕工藝,家族史以及對聯中豐富的歷史痕跡,都濃縮在了這幢易家祠之中。

    不遠處,始建於明代天啟七年,清同治甲戌年重建的綠陰公祠郭瑾司寇第,經歷風雨近140年。以它為代表,田下古城還有郭氏所建的德房祠、達房祠、謙公祠等10余座古祠。一個家族的發展脈絡,直落後人眼中。

    除此之外,還有張爵公祠、周文公祠、彭家祠、南軒公祠、辛衛公享堂、宋家祠、陽家祠等。一座小小古城,雲聚著如此多的家族祠堂,其間透露出的和諧生存之道,令人贊歎不已。田下古城還現存明清、民國時期的老店鋪60余間,有眾多民居、古街、考棚、六腳牌坊、巷弄、茶館、糧倉、書院、戲台、水井等舊時生活元素。

    縣領導介紹,先人給萬載留下了無數寶貴的財富,田下古城的實體建築,以及它承載著的地方人文歷史商業文化,都是現代城市的生命基因。

    觸摸田下古城,記者被其瑰麗的歷史文化,以及這裡崇禮重教、和諧共存的人文精神所打動。這些,正是一個現代城市的生命基因。

    蘇醒的歷史文化街區

    都知道田下古城是一個“香饽饽”,但縣委、縣政府下決心甩開膀子干,還是去年。去年以前,縣裡只是編制了《縣城老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萬載古鎮保護專題研究》。

    為何沒有實質性的操作?和所有歷史文化遺跡保護與開發一樣,萬載縣面臨著修復工藝落後、搬遷安置難等關鍵性的難題。在田下古城的古祠堂裡,住著少則幾戶、多則幾十戶居民,有的私自改造嚴重,有的年久失修,人為破壞和自然損毀比較嚴重。有的祠堂盡管被人們修復過,但之前的建築藝術蕩然無存。

    對古城區居民的安置,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縣房管局副局長謝明啟告訴記者,田下古城區域的祠堂等公房裡住著656戶人家,還有547戶居民在這建有新式私產磚瓦樓房。安置、拆遷,是一件非常難處理的事。此外,對於政府來說,這數百畝黃金地塊,是拆房賣地搞商品房開發,還是保護開發古城?讓不少人不斷做著考量。

    2012年,萬載縣做出重要決定:保護利用好田下古城,將它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

    按照“保護是前提,利用是關鍵,改造是手段,復興是目的”的指導思想,全面復興古城原有社會功能,保留其歷史文化脈絡,適度融入現代生活元素,以文化推動旅游,以旅游提升人氣,以人氣帶動商業,以商業繁榮經濟。最終將田下古城打造成歷史文化名街、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在保護與開發中,萬載縣提出圍繞237畝核心保護區、400畝配套建設區、1.8平方公裡風貌協調區整體研究,分類推進,爭取2年修復樣板祠和樣板區,3年核心區框架成型,5年全面建成核心區、配套區。

    保護開發“一攬子”交給市場

    去年10月,田下古城保護開發項目面向全國招投標,有5家實力強勁的單位參與,最終江蘇省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之後,聘請了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古城的詳細規劃設計。至今,該院的古建專家先後3次到田下古城實地考察,搜集了大量詳細資料。個體古建築的修復設計和古城整體規劃工作,正在順利進行。

    萬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丁梓青告訴記者,田下古城的修復建設、整體開發,以及拆遷戶安置房的建設,均由江蘇省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墊資建設。縣裡再以古城周邊的商業用地“置換”。

    這樣一來,所有的難題將迎刃而解。目前,萬載縣已落實好600多套廉租房,656戶在祠堂等公房租住的居民只待修復方案出來並動工修復後,就可以陸續搬至廉租房。對於547戶需要拆遷安置的私房戶,縣裡已選定了安置小區地塊。謝明啟說:“縣裡已征地170多畝,安置小區區位優勢明顯,將建成全縣一流的高檔住宅小區。”目前,拆遷戶的走訪調查工作已完成。

    記者了解到,目前萬載縣正按照田下古城保護開發項目的月度計劃安排表如期進行。預計七八月,將審議通過詳規,評估投資額;啟動古城保護區直管公房戶的搬遷工作;啟動安置小區建設的前期工作等。9至12月,將全面開展房屋征收拆遷工作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