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西安發現秦漢“渭橋” 為迄今最早最大木梁柱橋

西安發現秦漢“渭橋” 為迄今最早最大木梁柱橋

日期:2016/12/13 23:55:0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圖為榫卯石構件

圖為沙坑俯瞰

    記者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陝西考古人員在漢代長安城遺址附近新發現和確定了廚城門橋、洛城門橋兩座渭河木橋,這是迄今為止所見規模最大的秦漢古橋,其規格巨大,橫跨渭河,是漢代最為重要的橋梁之一。

    據文獻記載,位於漢長安城北側的渭橋,是長安城北向、西向交通的第一關鍵。如漢文帝入京繼位大統、南匈奴單於歸順入京等重要大事均發生於渭橋之上,使渭橋在具有無可替代的交通地位外,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化含義。

    2012年4月中旬,在西安市北三環外西席村、高廟村北農田中兩處挖沙坑內發現兩座暴露出的秦漢古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後對其開展了考古調查,確認西席村北古橋正對漢長安城北牆中部城門廚城門(“廚城門橋”),高廟村北古橋正對漢長安城北牆東端城門洛城門(“洛城門橋”),二者相距大約1700米。

    廚城門橋,發現於一個東西90米、南北65米,面積約5850平方米的挖沙坑內,經測量,在挖沙坑范圍內暴露、破壞的廚城門橋,東西寬18.4米,南北長63米左右,原位未曾移動橋樁有70余根,散落堆置的橋樁數目尚無法統計。而據當地村民介紹,過去在挖沙坑北側挖掘魚塘的過程中,亦曾有木樁、瓦礫等遺存的較多發現。

    現場還發現了大量的榫卯石構件,其中一塊上刻有清晰的“巳”字。“這些石構件有可能是木橋的附屬物,也有可能是周邊建築遺存。”該考古隊隊長劉瑞表示,遺址現場的柱形石塊都有加工過的痕跡。

    目前,考古人員根據橋梁走向,在暴露出的廚城門橋、洛城門橋南北兩側開展著考古調查和局部勘探,繼續尋找確認古橋南北兩端,以確定古橋保存長度,並探尋渭橋南岸的相關建築遺存。

    有關專家稱,兩座古橋的發現,不僅是漢長安城周邊地區秦漢路網、水網系統尋找、確定的重要收獲,且將極大推進相關路網、水網的尋找確定,對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秦漢考古學、秦漢交通史、中國古代橋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