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紅色地標 老船廠有望改建渡江體驗館
日期:2016/12/13 22:25:25   編輯:古建築紀錄
現有紀念館亟待擴容
3年前,以南京解放60周年為契機,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從挹江門城牆上搬到三汊河長江邊,展覽館面積從800平方米擴大到6900平方米;展覽內容從過去幾百件增加到幾千件,並新增了紅色風帆、渡江戰役總前委雕像、渡江第一船“京電號”等大量實物景點,成為我市紅色旅游一個新亮點。短短時間內,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年接待游客量從過去十幾萬增加到2011年136萬人次,擴大了十多倍。隨著游客劇增,交通不便、場地狹窄、展示面積不足等問題也一一凸顯。
主持起草提案的民進市委副主委曹建國說,紀念館一期工程目前展示面積不到3000平方米,展線較短,僅能滿足渡江戰役部分文物史料展陳,離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硬件要求有一定距離。比如,根據國家文物局紀念場館定級的要求,紀念館級的場館須具備開展學術交流、傳統教育的多功能場所。但目前一期工程中缺少這些基本的硬件設施,同時還存在著現代技術運用不足,受眾參與度不高,大型裝備和大型互動戰爭場景以及與觀眾互動的體驗項目無法實現等問題。
新華船廠老廠房改建體驗館
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新館籌備處主任錢文勝介紹,2010年年初開始,為了更好地發揮紀念館的綜合效益,紀念館專門邀請了東南大學周琦教授擔綱,拿出了二期擴建工程設計圖,將南側的新華船廠老船廠納入紀念館的一部分。
此次民進南京市委的提案中對此建議,一是把現有舊廠房改造成一般船形地標建築,在三面(沿江用玻璃)用浮雕形式表現出從1840年到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這段近代史的歷史進程,讓人們永不忘卻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英勇抗爭、追求真理的百年近代史和革命斗爭史,彰顯南京“英雄之都”、“勝利之城”。二是舊廠房內部改造成為學習體驗館。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觀的同時,體驗駕戰機、開坦克、發火箭等,發揮出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把防洪牆變成革命文化牆
此外提案中還建議利用江防資源,增加紀念景點,比如在沿廣場一側的防洪牆內側,修建將軍碑林、篆刻共和國百名上將有關渡江戰役的題詞,成為渡江戰役的又一道風景線。在防洪牆外側,篆刻由渡江老戰士、老首長創作並由全國軍旅書法名家書寫的渡江戰役詩詞,把防洪牆建成一面永久性的紀念牆。或在防洪牆外,修建有關渡江戰役戰爭場景的浮雕,展示渡江戰役宏偉壯觀的戰爭場面,把防洪牆建成渡江戰役的另一豐碑。
記者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獲悉,該提案已立案,並交有關部門辦理。南京3月13日電 記者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