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浏陽石霜寺

浏陽石霜寺

日期:2016/12/14 17:30:0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浏陽石霜寺

石霜寺全貌

    黃色外牆紅色屋瓦,集中的一片。古寺、廟宇以及相互纏繞的香火,陣營分明,但又漸次融合,沉澱著1100多年的佛家風雲。

    金剛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尤以石霜寺為甚——地處深山老林,景色優美,古跡眾多,神奇獨特,有“內八景”“外十八景”之說,而幾乎每一處都會有一個美麗神奇的傳說,古老寺廟也與“金剛十八景”構成了一幅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美好景象。

    千年古剎,兩脈法源

    石霜寺,又名唐石霜崇勝禅寺,位於浏陽市金剛鎮石霜村,立寺地名曰石莊,因此處山名“霜華”,山下小溪水流激蕩,拍石後噴霧如霜,故寺名曰“石霜”。石霜寺始建於唐朝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由唐倧宗李缳下诏修建,宰相裴休奉旨監建,御賜為“唐代國寺,仰食皇恩”,敕封“崇勝禅林”。

    石霜寺屬佛教祖庭,歷來是中國佛教禅宗道場,在佛教禅宗史上地位顯赫,龍象輩出。開山祖師慶諸和尚(公元807—888年)煉就“心體堪寂”,號稱“枯木禅”;唐皇僖宗之子祝發,謂普聞龍湖禅師;還有楚圓、慧南、方會等10多位名載史冊的高僧大德在此傳經誦道。石霜寺開佛教五家七宗,臨濟宗的楊岐、黃龍兩宗便是發源於此,日本佛教真嚴派和臨濟宗派亦是由此發脈,聲名遠揚海內外,朝拜禮佛信士絡繹不絕。

    歷久彌新,佛光重現

    然而這座千年古寺也沒能逃過各種破壞,經歷“法難”、戰爭、災害的磨砺後,寺內菩薩、廟宇或於大火中消失,或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或被村民挪作他用,寺內八珍也多有遺失,早已不復鼎盛時期“騎馬關山門”的盛況。

    1978年後,在政府的重視下,修葺或重修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玉佛殿、藏經樓、祖師殿、伽藍殿、關聖殿等大殿,石霜寺也得以重現往日光輝。

    千年傳承,今勝往昔。踏入山間大門,木魚聲聲,暗香幽幽。浴佛踏青者紛至沓來,終日梵音袅袅、香火缭繞。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慈眉善目的千手觀音,灑脫不羁的濟公活佛,怒目圓睜的四大金剛,在這裡各得其所,任人朝拜。

    一年一度的佛法盛會更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信眾前來一睹盛況。更有香客留戀這裡世外桃源般的清靜,回家搬來了鋪蓋,住進了居士樓,在這裡修身養性,當起了“俗家弟子”。

    民間傳說,淒美動人

    石霜寺處處是景點,“十八景”就羅列在去往石霜寺的路上。

    萬羊山對面山岘上一處巨崖就是“仙女曬鞋”所在之處。但見兩塊巨石,宛如一雙繡花鞋曬在山頂上,真的是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傳說遠古時這裡住著一青年,名劉采喜。他從小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棲於茅屋。天上有一仙女感其身世可憐,下界與他結為夫妻。好景不長,天庭查到仙女行蹤後,派了哪吒太子率兵前來捉拿。一個弱女子怎敵得過天兵天將之神勇,逃難途中在雲端蹬掉一雙繡花鞋,落在了萬羊山對面嶺上,天長日久,化為巨石。

    在離石霜寺約兩裡遠的溪邊,有一處石頭,狀若銜枚待發的駿馬,這就是“外十八景”之一的下馬石。傳說古時達官貴人前來石霜寺進香,就在此下轎駐馬,然後再進山門。這個傳說,正反映了昔日石霜寺地位之尊崇,規模之宏大。

推薦閱讀: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西溪仙廟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圓智寺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南禅唐風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關北慈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