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古金殿以及山川古寺
日期:2016/12/14 17:21: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甲午新春即將到來,這些年來,新年出游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人歡度新年的方式。在飽覽祖國名山大川的同時,到那些藏於深山中的著名古寺裡許一個美好的願望,也是新年出游中一個人氣極高的項目。眾所周知,我國的古建築以木結構建築為主角,仿木結構的純銅建築很是稀少,而這些純銅建築往往也是名山古寺中一處最引人的勝景。下面,就讓小編帶您一起去看看我國那些著名山川古寺中的古銅建吧。
1
湖北武當山金殿
湖北省均縣的武當金殿堪稱古今第一金殿,為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柱峰頂端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石築平台之上。殿高5.5米,面寬5.8米,進深4.2米。大殿全系銅鑄,部件鉚焊拼榫而成,外鎏赤金。大殿翼角飛舉,殿脊裝飾著镂空的珍禽異獸,檐角天鶴飛空。殿內神像、幾案、供器等均為銅鑄,殿基為花崗巖砌成的石台,石雕欄桿圍繞,給人以莊嚴凝重,金碧輝煌之感。傳說永樂皇帝在建築這座金殿時曾說:“務要堅固壯實,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
武當山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聯合國專家考斯拉曾說:“武當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為這裡融匯了古代的智慧、歷史的建築和自然的美學。”聯合國專家蘇明塔加在考察武當山後稱贊:“中國偉大的歷史,依然存留在武當山。”
武當仙境,神秘空靈。武當山風光旖旎,山川秀美。眾峰嵯岈,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勝景有群峰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巖、激湍飛流的24澗、雲煙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天造玄武、天然真武梳妝像等神秘玄妙的自然景觀,讓人們不得不驚歎造物主的神奇。武當山常年紫氣氤氲,風雲莫測,雲霞迷溕,有“天柱曉晴”、“陸海奔潮”、“雷火煉殿”、“月敲山門”等四時奇景,處處彰顯了武當仙境的神秘空靈。
【小貼士】
到武當山旅游的首選紀念品,應該是武當劍。武當劍是用優質鐵合金鑄成,劍身兩邊有“龍鳳圖案”,劍鞘用木質鑲嵌銅花紋圖案,刻有“武當劍”三個字,劍的護手用黃銅縷花鑲嵌,手柄用優質冬青木制成。此外,萬壽籐拐杖、武當山的藥草: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頭頂一顆珠、天麻、五靈脂、金钗等名貴藥材、武當蜜橘、武當道茶等都是不錯的特產。
2
山西五台山顯通寺銅殿
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坐落在台懷鎮,顯通寺是五台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該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聖地中的一顆明珠。然而,在顯通寺內最珍貴也是最值得一看的,卻是千缽文殊銅像、銅殿和銅塔、無量殿、華嚴經字塔和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銅鐘。
銅殿高8.3米,寬4.7米,深4.5米,是明朝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用銅10萬斤鑄成的。殿建平面見方,寬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觀兩層,內為一室,四角四柱,柱礎似鼓。殿內上層四面六扇門,下面四面八扇門,殿內四壁上有小佛萬尊,金光閃閃,灼灼照人。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殿中央供奉著高3尺的銅佛。銅殿的每扇門由一個省鑄造,紋飾之美,工藝之精,實在是驚人,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紋飾,非常精致。一幅幅畫面,精細入微,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據《清涼山志》記載,銅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於明朝萬歷年間,集全國十三省布施,用十萬斤銅鑄成。妙峰大師所鑄的這座銅殿優美的造型、完整的結構、巧妙的布局、生動的圖案,充分顯示出我國古代高超的金屬鑄造藝術和勞動人民的智慧。細看門上的圖案,各不相同,合起來卻能渾然一體,天衣無縫。銅殿前下方左右兩則,各矗立著一座銅塔,於明萬歷三十五年鑄成。銅殿之下左右兩側,有兩個玲珑剔透的銅塔,兩丈多高,亭亭玉立,銅銹斑斓,古趣盎然。
【小貼士】
到五台山旅游可以選購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紀念品。主要有台硯、台蘑、木碗、降龍木拐杖、佛珠、金蓮花、同川梨、河曲紅果、保德油棗等。台蘑有兩個不同品種:香蕈和銀盤,從名字可以看出,前者以香味取勝,後者形狀獨特,大如小盤且色澤銀白。台蘑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傳統中成藥“舒筋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台蘑。五台山中心地帶台懷鎮的楊林街是一條商業街,在許多旅游點也有旅游紀念品商店。
3
五台山顯通寺銅殿
萬壽山銅亭
昆明金殿
武當金殿
北京萬壽山寶雲閣銅亭
頤和園寶雲閣,俗稱“銅亭”,在北京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坡,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是用銅鑄造的佛殿,號稱“金殿”。閣通高7.55米,重約207噸。外形仿照木結構建築的樣式,重檐歇山頂。殿構件柱、梁、椽、瓦、脊吻獸,連匾額等都像木結構。通體呈蟹青冷古銅色,坐落在一個漢白玉雕砌的須彌座上。
殿內原有佛像萬尊,已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奪一空。銅殿失散門窗於1993年7月由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放心保)公司無償送還我國,並於該年12月安裝在寶雲閣上。這個銅閣是采用失蠟法熔模鑄造的。這種鑄造法是我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之一。鑄造時,工匠們要先將銅閣的各種大小構件分別鑄造出來,然後再將各種構件連鑄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銅閣。鑄成這樣一座宏麗奇特的銅閣,在我國熔模鑄造史上是一項突出的成就。銅閣建成後,乾隆皇帝在閣前的牌坊上,書寫了“側峰橫嶺聖來參”的詩句。自此後的清朝統治時期,西藏喇嘛到達北京,常來這裡念經祈禱,舉行參拜儀式。閣後石壁上高約10米的周邊蓮框,就是誦經時懸掛佛像用的。
到頤和園游覽的國內外游客,在盡情欣賞皇家園林秀麗景色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在萬壽山上還有這樣一座“金殿”建築傑作。
【小貼士】
常見的北京特產有:北京果脯、北京鴨梨、北京秋梨膏、茯苓夾餅、北京酥糖、六必居醬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內畫壺、京繡、密雲金絲小棗、北京面人等。還有不老泉的冰糖葫蘆、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天福號的醬肉、護國寺的小吃等美食。
4
山東泰山岱廟金阙
山東泰山岱廟,坐落於山東省泰安市區北,泰山的南麓,俗稱“東岳廟”。其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禅時,又加拓建,更見規模。其建築風格采用帝王宮(博客,微博)城的式樣,周環1500余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余間。主要景點有:遙參亭、岱廟坊、正陽門、唐槐院、漢柏院、東御座、天贶殿、銅亭鐵塔等。
泰山岱廟銅亭,又稱“金阙”,在岱廟廟內東北隅的台基上,建於明萬歷年間,原置泰山頂碧霞祠內,內奉碧霞元君。明末清初移置於泰城西南的靈應宮,1972年遷置於此。面闊4.65米,進深3.75米,高5.6米,為重檐九背歇山頂。此亭四壁原裝有門窗,並能轉動開啟,亭系銅鑄件仿木結構,可拆卸組裝,具有設計巧妙,工藝精湛的特點。
【小貼士】
泰山的特產有:泰山板栗、泰安煎餅、泰山大貨山楂、泰山美人梨、泰山牙棗、泰安薄脆餅等。還有泰山的四大名藥:何首烏、四味參、紫草和黃精。
5
雲南昆明
鳴鳳山金殿
在雲南昆明城東約七公裡外的鳴鳳山上,有一座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純銅鑄造的殿宇,俗稱“金殿”,又稱“銅瓦寺”。銅殿的整個建築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的中國木結構古典建築,結構嚴謹、連結精密、渾然一體,銅殿兩層屋面,結構端莊大方。
金殿初建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牆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築。崇祯十年(1637年),由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建。
金殿為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門窗、瓦頂、供桌、神像、帏幔、匾額、楹聯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桿、七星旗等仿木構件全部用銅鑄成或鍛成,總重約200噸。殿基邊沿環繞大理石雕憑欄,台階、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還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棵。
金殿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呈現出斑駁古樸之態,但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銅亭保存完整。為研究雲南省明清以來的冶金鑄造技術和雲南清代木結構建築的造型及裝飾,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金殿東南有一座“明鐘樓”。樓為三層,琉璃寶頂,高約30米。三樓懸一口大銅鐘,高2.1米,口徑周長6.7米,壁厚15厘米,重14噸。鐘上鑄有“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歲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樣,為公元1432年所鑄,至今已有560年的歷史。此鐘原懸昆明宣化樓(近日樓西南面)。為保護這一文物,政府又將此鐘移至金殿,並撥款於1983年修建了這座鐘樓。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眺的理想之地。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歷年間始創太和宮金殿以後,改稱鳴鳳山,系明代以來雲南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
由於獨特的高原地理環境,且是各民族聚居中心的首府城市,昆明是高原物品和民族特色產品的聚集地,如:“昆明酸腌菜,雲南人最愛。”昆明酸腌菜是老百姓的家常腌菜,涼拌、爆炒,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有點酸酸的,很開胃的。此外,昆明的牙雕、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蠟染面料、木雕工藝品、撒尼掛包、烏銅走銀、扎染布、圍棋子、珠寶玉石、路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的挑花刺繡、錫工藝品、雲南食用菌、雲南水果、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