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橋:古鎮蝶變
日期:2016/12/13 21:11:11   編輯:古建築紀錄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 譚輝龍 胡劍芳
鹹寧市鹹安區汀泗橋鎮,因湖北現存最久遠的石拱橋而得名,因名垂青史的北伐汀泗橋戰役而蜚聲海內外。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基地和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響人文古鎮的品牌?7月中旬,筆者深入探訪。
規劃:大手筆
汀泗橋鎮是鹹安區“南大門”,交通便捷,區位得天獨厚,境內旅游資源豐富。2010年,該鎮被列入鹹寧市首批市級中心鎮。今年,鹹安區委、區政府決定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契機,舉全區之力,全力打造汀泗橋中心鎮。
鎮委書記陳偉介紹:“按照修古街、造新村、辟新區、建名鎮的中心鎮建設思路,征地600畝,建設赤崗片新區,同時對汀泗橋的老城區進行修復保護,爭取兩年完成。”
為此,鹹安區請來省裡專家,編制了汀泗橋鎮總體規劃及詳規,完成了河道岸上紅線圖、東街排水規劃圖、塔垴山旅游線路設計及山體綠化設計方案。
古鎮新貌是規劃體現的重點之一。鹹安區副區長黃小洪介紹,要著力修復“三古”,建設“三新”。即修復古河道、古街道、古戰場;規劃新建嫦娥湖大道、汀泗大道和赤崗畈新鎮區。
建設:大投入
建設中心鎮,難在資金。鹹安區委書記胡超文、區長譚海華在汀泗橋中心鎮建設協調會上反復強調,要“各炒一盤菜,同辦一桌席”。
區交通局來了,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加寬刷黑了主街道1.3公裡,新修了0.6公裡長、28米寬的嫦娥湖大道,修建了汀泗大道和塔垴山旅游人行道。
區水利局來了,投入資金500萬元,對汀泗河進行集中整治,做護坡、建兩岸青石板人行河道5公裡,清淤河床、截彎取直,還原汀泗河清亮舊貌。
區建設局、區林業局、區電力局、區文體局和旅游局、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部門都來了,發揮各自職能,齊心協力推進汀泗橋中心鎮建設。
古鎮:大變樣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汀泗橋面貌日新月異。
記者看到,107國道與繁華路綜合配套工程已竣工。107國道新安裝的路燈已通電照明。汀泗河王惠橋上游河道整治、疏浚工程、河面護坡工程、河岸青石板人行道已全面完成。
嫦娥湖大道、汀泗大道、塔垴山旅游景觀路工程;古鎮東街排水工程及青石板路路面修復工程和牌坊、廊橋、古井亭四處歷史建築恢復工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於9月30日之前完工。
10月8日前,還將完成汀泗橋下游900米河岸護坡、兩岸綠化,恢復宋代石砌風格;修建汀泗河滾水壩工程、幸福堰維修和安裝電動防洪閘門……
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鎮,正向現代化中心鎮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