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2日電(記者 張恩)記者12日在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中國佛教文化研究院、山西朔州佛教協會主辦的山西省應縣釋迦塔佛教文化研討會上了解,已歷經近千年歲月風塵的山西應縣釋迦木塔正在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程。不久之後,這座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座保護完好的全木結構的佛塔,將有機會展現在海內外民眾面前。
應縣文物旅游局負責人介紹:應縣釋迦塔建成於中國遼代清寧二年,即公元一0五六年。這座木塔位於山西省北部,為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全木結構塔式建築,一九六一年成為首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應縣釋迦塔總高六十五點八六米,五個明層、四個暗層總共九層,相當於現在約二十層樓房的高度,總重量約七千四百三十噸,全塔共應用五十四種斗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栱博物館”。
古往今來,觀瞻木塔成一大樂事,歷史上不少帝王將相、官員缙紳、文人墨客、佛門弟子為木塔揮毫潑墨,留下不少贊美佳句。塔上現存五十四面珍貴的匾聯,其中明成祖朱棣題的“竣極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題的“天下奇觀”筆劃蒼勁凝重、神韻連貫,為難得的珍品。
時下,山西應縣釋迦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文物界與山西省政府部門的一大課題。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省長王君多次指示,要積極推進應縣木塔“申遺”,給予重點支持。
應縣政府官員表示,把木塔“申遺”作為“十二五”時期的攻堅任務,為早日實現木塔“申遺”成功不懈努力。
據介紹,目前,國家文物局提出要把應縣木塔“申遺”提到議事日程,已著手完成釋迦塔的塔基工程地質勘探、小型殘損木構件的粘接加固試驗,對木塔荷重及構件用量進行科學測試和計算,進行風力風震測試的研究。國家、山西省文物局多次組織資深專家,對木塔修繕保護進行專題研討。
山西省文物局今年4月制定出“申遺”方案,對木塔“申遺”價值綜述專題片和資源調查評估已拿出初稿,中、英文申報文本及相關資料正著手編制。
記者了解,朔州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進行消防水池、綠化、對木塔東、淨土寺西文物保護區域內的部分民居進行拆遷。通過初步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木塔的周邊環境,為木塔“申遺”創造了基礎性條件。
應縣古稱應州,當地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多處古城遺址、古墓碑刻。舉世聞名的釋迦塔與雲岡石窟、五台山、恆山構成晉北佛教古建文化黃金旅游圈。
記者了解,應縣木塔申遺成功,將是繼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後山西省第4個世界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