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松花江鐵路橋:具有非常珍貴文物價值

松花江鐵路橋:具有非常珍貴文物價值

日期:2016/12/14 19:01:47      編輯:古建築保護

  松花江鐵路橋。
      近日,黑龍江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來到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考察在守橋武警部隊的許可之下進行。他們看到,橋墩以及橋梁兩端分別雕刻著俄文“1900年”和“1901年”的年標。分列在江南和江北的三座橋頭堡,在中東鐵路沿線仍能看到同樣的遺存,但只有哈爾濱難得地保留了三座。
    記者了解到,這組橋頭堡其中一座在1997年已經列為哈爾濱市二類保護建築。而大橋及橋頭堡已在2008年12月由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整體納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身份。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始建於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是中東鐵路西部線(濱洲線)的第一座橋梁,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當年被稱之為第一松花江大橋。該橋在俄羅斯橋梁專家、中東鐵路工程局橋梁總工程師連多夫斯基親自監督下,工程師阿列克謝羅夫負責施工。橋長949.185米,橋墩用花崗巖砌築,十分堅固。1962年7月,由東北鐵路工程局設計並進行該橋梁的加固工程,全部抽換8孔76.8米鋼桁梁,加設兩側人行道,加固11孔33.5米鋼桁梁,鏟除17號橋墩身,9號橋墩用混凝土加固。
  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是中東鐵路西部線(濱洲線)的第一座橋梁,也是中東鐵路沿線跨度最大的單線鐵路橋。
  專家們說,這座大橋見證了中東鐵路的通車,也見證了哈爾濱由幾個村鎮迅速發展為遠東文化經濟貿易中心的重要城市的過程,見證了哈爾濱在清末、民國、日偽時期、新中國的城市歷史。經由這座大橋進出哈爾濱的不僅有旅客、貨物,也有沙俄、協約國、侵華日軍的部隊,有中東鐵路初創時期的各國移民,也有十月革命時期的大批俄國移民。還有,中共早期領導人從這裡踏上通往“赤都”的紅色旅程。
  建國後,松花江鐵路大橋不僅依然是濱洲線的重要橋梁,擔負著運輸任務,也成為哈爾濱的一個著名景點。所有的哈爾濱市民和外地游客都會在不同的季節來到松花江畔,眺望或走近這座大橋,並且在這裡攝影留念。在夏季,許多哈爾濱市民步行從這座大橋來到太陽島野游。
  黑龍江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團隊對這座百年大橋及其三座橋頭堡進行考察後,提出將其列為哈爾濱市保護建築的建議。成員們認為,這座具有歷史地標意義的大橋是中東鐵路沿線歷史建築的一個重要節點,具有非常珍貴的文物價值,理應得到保護。因此,建議將大橋及其三座橋頭堡列為哈爾濱市保護建築,納入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街區的整體保護范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