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杭州大慈巖寺院的懸空色彩

杭州大慈巖寺院的懸空色彩

日期:2016/12/14 17:20:59      編輯:古建築紀錄

纜車

隱匿在山間霧中的纜車

    山不在高,有佛則靈。相傳元大德年間,開山祖師莫子淵遁夢意從臨安棄家至此,琢石為佛,依崖而建寺廟。早聞江南懸空寺的美麗傳說,今天有幸踏上這片來自天上的寺院,尋找莫子淵夢中的懸空色彩。

    去大慈巖的路上,天空中還飄著些許春雨,挾帶著層層薄霧。從纜車上向外望去,宛如仙境。

    大慈巖海拔586米,主峰險峻挺拔、雄偉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經過任何人工雕琢,不愧是人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觀,聽說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專家親臨考察,鑒定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大天然立佛,稱“中華最大天然立佛”。

雙面彌勒佛

                                 雙面彌勒佛坐看山峰
    登上那斑駁青石板,腳下的縫隙直接能看到下面的山林,薄霧中的懸空寺,更增添了一絲仙氣。

    接近山頂懸崖絕壁處建有大慈巖寺,殿宇建築一半嵌入洞腹,一半凌架懸壁與長廊相接,融懸巖寺宇為一體,故又稱“江南懸空寺”。清《壽昌縣志》載:“著名形勝之寺,傍巖建築,巖高數百丈,四面玲珑,宛如民屋,內有石筍從地湧出,元大德間,臨安人莫子淵棄家於此,琢石筍為佛,號大慈巖。”又據《赤姑葉氏宗譜》記:“五代同光二年葉屏因父病重,百藥無效,慕名前往百裡外大慈巖拜佛。”

懸空寺長廊

                                 懸空寺長廊直插雲宵
    來到主殿地藏王大殿,大殿依山建於洞穴中,它一半凌駕懸空一半嵌入巖腹,頗為奇險壯觀。遠望則有凌雲欲飛之勢,近觀則古樹、山川湍流、飛瀑盡收眼底,仰望則危巖、絕壁沖天際,俯視則“足底懸崖恐欲崩”。而棧道懸浮、長廊勾連、亭榭危立、鐵索凌空,無不張揚著“懸”的驚險、“懸”之奇妙,歎造化神秀,豈一個“懸”字了得!難道這就是莫子淵夢意中的懸空色彩?

    來到懸空寺,不能不去懸空湖。懸空湖被灌木和草包圍起來,湖水透著翡翠綠,那種濃厚的色彩讓人看不出湖水有多深,相反,有著攝人心魄的誘惑,讓我移不開眼。而在四周彌漫的水霧,讓我仿佛置身仙境。我想,瑤池赴會也不過如此把!

懸空湖

                                         懸空湖
    親眼見到頂禮佛像,不得不敬佩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在山腰建起了這座天上的寺廟。而建德特有的多霧氣候,也讓這座江南第一懸空寺如身處仙境,雲霧缭繞、鳥語絮絮、水聲潺潺、樹木蒼然、山風習習,妙哉妙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