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符號丨寺、廟、祠、觀、庵

中國符號丨寺、廟、祠、觀、庵

日期:2016/12/14 19:21:5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丨寺丨

 
《說文》雲“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後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鴻胪卿,職掌布達皇命,應對賓客,其官署即“鴻胪寺”,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丨廟丨
 
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廟作為祭祀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
 


丨祠丨
 
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捨(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東漢末,社會上興起建祠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漸增多。


丨觀丨
 
《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丨庵丨
 
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僧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