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古城——蔚縣

古城——蔚縣

日期:2016/12/14 17:55:32      編輯:古建園林

    坐落在壺流河南岸的蔚縣城,古稱蔚州,殷商時期為代國,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設代郡,北周宣武帝時始置蔚州,是著名的“燕雲十六州”之一,是京西現有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源遠流長的古文化和發達的商貿、交通促成的塞外、中原多民族融合,造就了古城弘整高峻、典雅古州共存的建築風格和鐘靈毓秀、雄甲一方的人文景觀。悠久的歷史,為蔚縣留下了大量令人驚歎不已的人文景觀。

    重泰寺是張家口地區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廟。

    玉皇閣。這裡又稱靖邊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北城垣上,由龍虎殿、鐘鼓樓、玉帝神殿和配殿組成。玉帝神殿為三重檐琉璃瓦頂,殿內保存有珍貴的明代壁畫,明洪武十年與蔚州城牆同時建成,整個建築木質結構,高低錯落,弘整高峻,雖受數百年風剝雨蝕和兵災匪患,後幾經修建重建,現仍能完整體現明朝建築藝術。

    被譽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縣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集“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四大文化景觀於一體,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與現保存較為完好的老君觀、涼亭書院、明洪武32年的華嚴寺以及鎮域內的壺流河水庫等諸多景點,使這座悠悠古城散發著無盡的歷史和人文魅力,令人流連忘返。

    暖泉鎮位於蔚縣境內西部,向西3公裡即是河北與山西的省界線,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暖泉鎮歷史悠久,為歷史上數代兵家征戰要地,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其浩繁燦爛的歷史文物與源遠流長的文化遺存交相輝映,贏得了北方“周莊”的美稱。

    小鎮內村、堡、街、巷格局至今保留完好,甕城、堡門樓、堡牆、堡壕、戲樓、牌樓、宅院保存完整,亭、台、樓、閣等古老建築比比皆是,華嚴寺、地藏寺等寺廟遍及全鎮。古老民居用材考究,青磚灰瓦,木制格窗,油飾彩繪,宅院雄闊高大,磚、木、石雕琳琅滿目,尤其是雕刻精美的古院門樓鱗次栉比。古堡是歷史上戍邊官兵和人民生存居住、御敵防匪的堡壘,具有堡中建堡、連堡成鎮的特色。在至今保存較好的眾多莊堡中,要屬“鎮中三堡”——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最為聞名。

    暖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百年來,溫潤的暖泉之水滋養著古鎮,名人才子層出不窮。古鎮出過的舉子、貢生、武生確實不少,名人佳話傳聞甚多,題詩題聯隨處可見。民間藝術獨樹一幟,剪紙、紙雕、器樂、民歌、花燈等品類異彩紛呈。暖泉花燈節又叫賽燈會,流行至今已200余年,是民間自發性的賽燈活動,活動於元宵節前後,主要有掛燈、提燈、擺燈盞等。花燈種類有花鳥、瓜果蔬菜、農作物、建築、宮燈、福字燈、車船燈、對聯燈、走馬燈等,因其制作工藝精細、品種繁多被譽為“花燈之鄉”。

    打樹花是暖泉鎮春節社火的一項內容,正月十四至十六連打三晚。村民要提前兩小時用土制煉鐵爐,將生鐵一千余斤和部分銅、鋁溶化燒制鐵水,待其他社火節目結束後,打樹花將小鎮又一次推向狂歡高潮。灑鐵水人是訓練有素的壯漢,他們反披著老羊皮襖,將盛有熔化生鐵水的容器迅速地端至堡門前,用泡濕的柳木勺舀起鐵水,飛快地潑向堡門上方的磚牆,滾燙的鐵水碰到堅硬冰冷的堡牆後頓時炸裂濺射開來,形成樹冠狀的火花,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構成壯觀的“火樹金花不夜天”之景。

推薦閱讀:

貴州傾力打造“中國夜郎古城”

阜陽市颍東區北照寺一期工程落成

北京乾隆年間古建築被用作單位庫房

四川阿壩州藏區百年歷史寺廟僧侶演練消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