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鎮:露天的中國祠堂建築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17:55:39   編輯:古建園林 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一個街區。
惠山古鎮有著江南古鎮特有的水旱街坊空間格局,密集穿插的祠堂群融於水旱街中,街盡頭是錫惠二山,使得古鎮的水旱街坊獨具風韻。惠山古鎮以牌坊、祠堂眾多而著稱,祠堂是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惠山祠堂群因為數量眾多、建築精妙而被授予國家級文保單位,堪稱中國祠堂建築的博物館。
還是專家驚奇發現惠山古鎮的潛在的無窮魅力,提醒我們身邊就有寶藏甚豐。如此,你何不隨我一起暢游這自家門前的古鎮。
“惠山街,五裡長,踏花歸,鞋底香……”老民謠還在耳畔響起,惠山古鎮的路口可以看見有塊石碑,上面寫著“五裡香塍”四字。想必這五裡路,確有不同尋常的舒心之處。
惠山古鎮自建造至今有數千年歷史。目前現存古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所建造。惠山古鎮主體包括惠山古鎮祠堂群,惠山橫街,惠山直街。面積約20萬平方米,聚集了100多處以明、清祠堂花園、會館會所為主體的古建築群落。惠山古鎮以祠堂而出名,其中有欽定官設的祠堂、民間聯宗立廟所建之祠兩大類別,共分有神祠、先賢祠、墓祠、寺院祠、貞節祠、宗祠、專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等十大類共二十二種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個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數量之多、建築密度之大、祠堂類型之齊全,為國內外所罕見。
惠山古鎮有別於其他江南水鄉古鎮之處,是其自然風光包孕吳越,有山有水,乾隆把惠山稱之為“江南第一山”,唐宋之時就以“名山勝泉”揚名於世,可謂底氣十足。
宗教祠堂方面,惠山古鎮祠堂規模數量全國罕見,堪稱露天的中國祠堂建築博物館。無錫惠山祠堂群有五大亮點,可稱是五個全國之最,整體祠堂群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好、祠堂數量最多、祠堂類型最完整以及宗祠譜牒文化內涵最豐富。這五個之最完全可以成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五條理由。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隨著人們的深入了解噴薄而出,言之不盡。惠山從南朝時即有寺廟,歷史上有10多座,並且一些大寺在南北朝就已享譽一方,現存惠山寺的規模很大,不僅惠山寺是大廟,另外張中丞廟、忍草庵均為規模較大的廟宇,香火常年旺盛。
人文方面更為出色,唐時有李紳的李相讀書台,宋代尤袤的錫麓書堂、遂初堂、萬卷樓,明代邵寶的尚德書院、二泉書院,秦旭的碧山吟社,顧貞觀的文人結社。惠山古鎮擁有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其中有江南絲竹樂等代表人物就是華彥鈞(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蕩氣回腸,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的贊譽。歷史上昆曲在無錫紅極一時,“無錫曲道之盛,自明季已然”。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鄒迪光的鄒家班為“江南第一,優童數十極一時之選”。鄒家班曾演出過全本《牡丹亭》並邀請原著作者湯顯祖前往“愚公谷”觀看。寄暢園有秦家班,也是全國一流。《寄暢園聞歌記》《寄暢三詠》記錄了秦家班演唱昆曲的盛況。明清時昆曲界有“船到梁溪莫唱曲”之說。
惠山古鎮另一大文化景觀,那就是牌坊。千人報德坊已然修復完成,又稱“人傑地靈坊”。人們走到這裡,都會很自然在“人傑地靈坊”下走上一走,仿佛經受洗禮一般,可以得享此處人傑地靈帶來的好運。
跟著古鎮留存下來的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讓我們現代人可以領略到先人的生活。從正月開始,一年四季,惠山民俗眾多,正月十三賽神會,正月十五鬧元宵賞燈,清明踏青,三月十八,三茅真君神誕,三月廿八,東岳廟會,七月廿五,張巡廟會,八月初五黃公廟會,九月九重陽登高,另外還有端午龍舟賽,中秋賞月等,部分民俗活動現已恢復。傳統手藝方面有惠山泥人,小吃有惠山油酥,是著名的茶食點心,始創於明初。
惠山古鎮是無錫山水名城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縮影,原本的惠山直街更是品味老無錫市井味道的好去處。
猶抱琵琶半遮面,這言說不盡的惠山古鎮,如今翻新、重建、修繕工作還在進行之中,未來的惠山古鎮將以怎樣的面貌展現世人,我們翹首以待。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實是,惠山古鎮的地理環境是這麼得天獨厚,緊鄰市區繁華地段,背靠江南第一山,京杭大運河緊靠其北流經,給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緊鄰鬧市,抬腿移步之間即可從現代繁華城市脫身,穿行於山水之中游玩古鎮的獨特風情。修復後的惠山古鎮將在各個層面上成為當之無愧的“江南第一文化古鎮”。
推薦閱讀:
中國遷地集中保護一批皖南瀕危古民居
丘浚故居:隱於鬧市不為人知
古韻猶存磚石雕
農家樂搬進徽州古民居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