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日期:2016/12/14 17:38:05      編輯:古建園林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約10.08平方公裡,目前開放區域3.46平方公裡。環園游步道長約8公裡,步行一圈需3個半小時以上。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裡,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裡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被稱為“杭州之腎”。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東起紫金港路西側,西至繞城公路東側,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總面積約為10.08平方公裡。現在向游客開放的一期保護工程約為3.46平方公裡,主要包括生態保護區1.71平方公裡,生態恢復區1.54平方公裡,歷史遺存保護0.074平方公裡,服務設施區0.136平方公裡[1]。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濕地內設置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濕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濕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區設有多處觀鳥亭,給游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圖冊2)(17張)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眾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台,據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風,淳厚質樸。每年端午節在深譚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為“花樣龍舟”。煙水漁莊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水鄉典型的民俗。

    濕地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西溪濕地內蘆白柿紅、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鳴魚躍,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濕地位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詩贊曰:“千頃蒹葭十裡洲,溪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便是描繪了西溪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妙美景。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帝王將相愛之:宋高宗趙構、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歷西溪並留下筆墨;文人墨客愛之:蘇東坡、米芾、唐伯虎、馮夢桢、洪升、厲鹗、郁達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築、詩畫歌詠,留下了大批詩文詞章。經過專家考證,施耐庵以西溪為原創地撰寫了傳世名作《水浒傳》;西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越劇就在西溪濕地的陳萬元古宅從落地說唱走向舞台藝術,成為了曲藝到戲劇的轉折點。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節蔣村龍舟盛會,更是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

    西溪濕地歷經了漢晉始起、唐宋發展、明清全盛、民國衰落等四個演變階段,在長達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1800多年的人為干預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濕地從原始的原生態濕地演變為次生態濕地。及至近代,人類活動加劇,西溪濕地的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雖然風韻尚存,但已風光不再。為了更好地保護“杭州之腎”,2003年8月,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工程遵循“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農居搬遷、河道清淤、植物復種、生態駁坎、房屋整修等各種措施,對西溪濕地的水體、地貌、動植物資源、民俗風物、歷史文化等進行科學的保護和恢復,從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濕地生態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態、環境質量和國際旅游名城品位。

推薦閱讀:

毗瑟挐神廟:世界12座最不可思議的寺廟

明顯陵

張蒼水兵營遺址

玄關蘊藏無限玄機 教您打造好風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