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大慈巖上吳方古村落
日期:2016/12/14 17:52:41   編輯:古建園林山回嶺繞不見村,路轉前山忽現。800米白山崖巍巍端坐,400年古柏滄桑挺立上吳方古村落地處建德大慈巖,恰似一個“大鳥巢”,窩在大山谷地裡,穩風又聚水。
背山擁水,方氏族人多和諧
剛進村口,就見明清建築風火牆斑駁,長廊上爬滿籐蔓,煞是古樸美觀。書記方建明介紹說,村落設計以白山硬崖、方正堂與前塘為中軸線,擁有馬頭牆的連片古建築兩邊分布,前塘寬敞,後塘明亮,背山擁水,風景優美。這裡人傑地靈,村人方正淳樸。古村自明朝初興年間開村以來大約已有640年的村史,2011年被定為省級文保單位。
宗譜記載,方氏祖仙翁於漢和帝朝中辦事,曾任洛陽令,精通河圖洛書易理,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決策,總被征召去參與謀劃,料事如神,故被後裔尊為神靈加以供奉。至今當地仙翁廟裡主祀的就是他。這裡,“正月初一”集中方正堂空間互相磕頭,“冬至祭”以陳豬陳羊祭大祖,念祭文,孩子讀石碑勸孝刻詩,都為的是凝聚族心,講究團結和睦。
古建舊居,視覺沖擊動豪情
耄耋老人方松田聽了記者的來意後,欣然領路並逐細介紹。他說,這連片的古建築大約有5000平方米,規模雖有些宏大,但雨天卻可以不必走濕路。大廳有方正堂、彝敘堂、丞正堂、尚德堂等11座,明代古建築16幢,清代的30幢,民國的30幢。方正堂中廳有金絲吊葫蘆大梁,大梁朝下方有麒麟搶球精刻花雕,特別是兩只麒麟中間的那個镂空式圓球還會“索索”活動,是古建一絕。特色民居有迷宮長廊,9門檻、4天井,總長40余米。傳說朱元璋打天下在上吳方田野軍營畈駐軍,明王本人就住迷宮,長廊兩頭一布哨,敵人堵截前門再從後門撤退都來得及。還有老明宅,二樓為木板外欄,邊柱雀替呈平弧形,桐油子篾糊梁,算得上是古代的“高級裝潢”。另外還有知樂軒、履信軒、樂群軒、三畏軒4座軒。在多處木質過街樓裡,有一座自建成之日起就是三面臨空,極有特點。
來到村落外的仙翁廟,只見這裡門樓挑角,前廳屋脊頂立著鳌魚造像,四角弧尖有鯉魚跳龍門實體物形制,有著期冀進學的意念。建築面積龐大,住上10余戶人家還顯寬敞。1998年,村裡自籌資金重修,並恢復了祭祀祖先的習俗。
說到古建保護,書記稱至今總投入100余萬元。接下來更要精打細算著保護重危、瀕倒、高價值的明清建築,使古村落更具備古樸風尚,讓游客滿意,讓村民幸福。
風俗民產,巧手款款呈奇景
古村風俗也頗有看頭正月二十,村中有耍布龍、擎板凳龍燈、舞獅子和演大戲等活動。兩條布龍,以毛竹為骨架,白布外身,11人迎舉著,步伐輕盈,顯得靈活歡快。龍燈屢屢超過140余節板凳,幾乎戶戶來湊熱鬧。上門舞雙人獅子,也非常受百姓歡迎誰家不祈求家庭洪福臨門,生活美滿啊!
窗花剪紙的技藝也是古村的一大特色。像80余歲的陳彩娣,那叫看啥剪啥像啥,是把好手;她帶的66歲的徒弟是侄女陳素琴,現在也已經學會了剪紅色窗花裡的麒麟送子、恆風送福、燈台花、田魚戲荷、銅錢游魚、金元寶、萬年青、外八腳壽字、雙石榴、蝶舞牡丹、聚寶盆等。
古村物產也豐富。史上,在白山崖、小尖崖與紅裙崖崖間暢地,就曾出產著名“嚴州青石”外賣。腰磨,碾石,柱石,應有盡有,又因為石質堅硬又細密,深受大眾喜愛。主要農特產蜜橘與椪柑,至今尚有大片種植。還有土曲酒,由無污染的白山硬崖優質高山泉水釀制,意與味都佳。
推薦閱讀: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
雲南大姚石羊古鎮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
東莞茶山南社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