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樂家花園

樂家花園

日期:2016/12/14 17:10:37      編輯:古建園林
    樂家花園在北京海澱鎮蘇州街西側的八一中學,建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禮親王代善的後代建立的私家宅園,稱禮王園,總占地50余畝。民國初年被北京有名的大藥店同仁堂的主人樂氏所得,改稱樂家花園。解放後歸屬北京八一中學,2001年恢復園林舊貌,獨立成區,9月中央電視台在此開拍26集電視連續劇《曹雪芹》,因史載曹雪芹曾在此暫住過。現在園林成為白象大宅門食府,以北京大宅門文化為背景,聘名師掌勺,讓人於優美的環境中品嘗美味佳肴。

    從布局上看,整個園林分為宅區和園區,宅居東,園居西。現宅僅存四進院落,園區軸線明顯,一進為正廳,二進為水池,是王府花園的典型例子,與恭王府花園相近,靠北有四個小院,分別取名玉堂富貴、梅香院、海棠院。在園東宅西界以假山。全園處處是山,似在山林野地,原來,此處雖位於海澱,但得水之佳地皆被他人購走,只余此地勢較高,取水不易,故大部分做成山地旱園形式,只在局部做成水院。

    園門有兩道,外門在路口,與宅部毗鄰,門樓面門三闊,歇山頂,前出垂花柱,彩畫镏金,十分顯眼,門口一對石獅,石獅旁種古樹,圍石欄成植壇,額題白象大宅門食府。門前兩邊列清宮儀仗隊,男女皆作清式打扮。入門,有兩道木坊,皆兩柱沖天二梁一頂,上題大宅門三字,兩坊與門樓兩側柱間掛大紅燈籠,右面宅後牆面繪中國山水畫。道中有四人花轎,送人出入。小巷西折來到二道園門,門依左右磚牆而立,硬山卷棚頂,左右立兩個石獅。從門外圍牆右望可見石假山,用青石、湖石和黃石混合堆成,恰在宅與園交際部。入園門,右面青石堆山,山上建面闊三開間、帶周圍廊的軒一座,建築與東牆間空地亦用石堆山,石為黃石和青石夾雜,石紋橫向,入口用木柵,磚牆與山接。軒正面為第一進院落,隔院對景為三間篷布頂敞軒,黃布頂,紅立柱,四面圍以漢白玉石欄,似為臨時建築,側面放馬車,建附屬用房。

    全園的建築皆高掛燈籠,正面大紅燈籠懸於額枋,側面小豎燈籠成串掛於屋角,在園林中還設立照明兼裝飾的花燈,使園林顯得很熱鬧。

    一進院落為平地,內植松柏及花卉,前面轎廳面闊五間,歇山頂,磚檻木窗,題燕景軒,前面對植柏樹兩棵。院落正廳名裕豐堂,硬山頂,前檐廊,當心間前立兩個花燈。

    裕豐堂西面的篷布軒背面為北太湖石橫向堆成,在西南角有一石峰高達六七米,一小峰石僅兩米左右,一高一低形成對比,峰石下為湖石構洞。軒北有石台一個,概四米見方,台中立石水缽,台四角為石筍,西南角構石為山。

    園林第二進為水院,池東南西北皆為堂軒與曲廊,前後相對,左右相照應,空間較緊湊。池北名崇德軒,面闊五間,左右接曲廊,前面植古樹一株;池東西各有一軒,東軒前有瘦腰湖石一峰立於草叢中,池南裕豐堂為鴛鴦式大廳,屋頂為硬山並聯,山面磚牆,牆上出披屋,屋前立獨峰湖石。池中建八角亭,南北點石成汀步,汀步間距十分近,用石巨大,為北派汀步架構。池岸用青石砌岸,石紋橫向挑出水平。在西南角青石構石洞石峰,峰頂落一瀑,嘩嘩有聲。

    宅與園之間的堆土為山,概鑿池所得土成之,山上樹木蔥蔥,山腳鑿小池一口,池邊立湖石峰,池邊有硬地,上面有石桌石椅,任人觀坐。在池西的軒後,隔路還建有一個文書閣。在水院北面,還有四個院落,各以所植花木命名,其中一院因植玉蘭而名玉堂富貴,一院因植海棠而名海棠館,一院因植梅花而名梅香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