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天花彩畫中的團花
日期:2016/12/15 2:01:45   編輯:古建築結構團花,即圓形花。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為了取其“團圓”之意,很多都以團花形式表現,團圓花有豐滿、完整圓滿及事情完美無缺的寓意,使吉祥圖案的寓意更臻完美。團花,有大團花及小團花,後者也叫“皮球花”,是一種向四周呈放射狀或旋轉式的圓形狀裝飾紋樣。
團花圖案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商代銅器上的渦紋和戰國銅器上的梅花紋就已具有雛形,後來又應用到彩繪和刺繡上,更發展到織物上面。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宋朝詩人陸游在《齋中雜題》詩中說:“閒將西蜀團窠錦,自背南唐落墨花”。可見團花早在漢唐時期就已流行。
隋唐以後,封建統治者把“四團龍”、“四團風”、“八團龍”、“八團鳳”等內容的團花定為封建統治者獨有的冠服制度。在民間的織繡藝術品中普遍地采用了四季花、十二月花等題材作為十團、十二團、十六團、四團以及“遍地繡球”、“金錢蟒”等圖案。清蟒袍上團花名目繁多。有團龍、團鶴、牡丹、二龍戲珠、江山萬代、松竹梅等,有圓壽字、長壽字,這些圖案都是吉祥、善美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