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徽派建築的特點

徽派建築的特點

日期:2016/12/14 19:18:59      編輯:古建築結構

    古代徽州建築在成型的過程中,受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顯示出較鮮明的區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裝飾,結體諸多方面自成一格。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州缙紳和商業集團勢力的崛起,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鎮扎根落戶,如江蘇的揚州,金陵,浙之的杭州,金華,江西的景德鎮等地,全年都是徽式建築相對密集的城市。“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作為設計和實施者,江南民間的“徽州幫“匠師集團對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派建築“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傳統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徽式宅居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采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間。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彩典雅大方。在裝飾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歎為觀止,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建築精美如詩,堪稱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築中份量也頗重:祠有總祠,支祠之分,一般規模均較宏大,由山門,享堂,寢殿等多進集組而成,梁架雄偉,“三雕“絕妙,富麗堂皇。牌坊則以石質為主,有四柱五樓式,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種,造型雅致,散綴於各鄉鎮,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徽派建築“今天仍然充滿生機,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築群時常可見。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融古雅,簡潔與富麗於一身的徽式建築仍然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徽派建築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自然山水大環境。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布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築融匯於山水之間。

    2.富於美感的外觀整體性。群房一體,獨具一格的馬頭牆,采用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面和馬頭高低進退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白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3.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布局。建築平面布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按功能﹑規模﹑地形靈活布置富有韻律感。

    4.精美的細部裝飾。徽文化中“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歎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築一大特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