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蘭州古建置初探

蘭州古建置初探

日期:2016/12/15 2:01:15      編輯:古建築結構

古城蘭州又稱金城,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的奴隸社會,隨著游牧
生活的逐漸削弱和定居生活的逐步穩定,先民們不斷融合其他少數民族,並且從民寨、民居、民俗到飲食語
言,從城址建築、建置治所到生產工具,從文化遺存到城堡遺址諸方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古代文明。早期,王朝屢更,治所反復,各代皇帝不可一世,建置治所時設時廢。蘭州還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與遺存,在黃河及大通河、莊沿河、阿甘河等兩岸台地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這為勾勒古代建置治所及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蘭州史前文化遺存較少,有了建置治所,就有了人類遺存及相應的寺廟建置。蘭州遺留的史前文化遺存僅有榆中垲坪溝遺址、西固深溝橋遺址兩處,仰韶文化遺存也只有榆中甘草西坪村遺址、郭家灣遺址和常家莊遺址三處。而到了馬家窯文化時期(約前 3300至前 3000),文化遺存分布廣泛,主要有永登的杜家坪遺址、
團莊遺址、蔣家坪遺址、蔣家坪下坪遺址,紅古的紅山大坪遺址,榆中的麻家寺遺址、張家窯遺址、分豁岔遺址、孫家嘴遺址、小康營遺址、沈家河遺址、林家窯遺址、朱家溝遺址、大硯遺址、青年曲子遺址,七裡河的西坡坬遺址、曹家嘴遺址、二十裡鋪遺址、陸家溝小坪遺址、古城坪遺址、魯家溝小坪遺址、華林山遺址、杏樹坡遺址,城關的雁兒灣遺址,西固的前山遺址、小金溝遺址、馬岐溝遺址、祁家坪遺址。而半山文化(約前 3000至前 2700)在蘭州境內分布也很豐富,主要有七裡河的花寨子遺址、牟家坪遺址、青岡岔遺址,城關區的營盤嶺遺址、中山林遺址,榆中的紅坪遺址、孟家山遺址、地椒溝遺址、堡子遺址、上陰屲遺址、魏家灣遺址、徐家峽遺址、方家溝遺址、湖灘遺址、劉家橋遺址、柴家營遺址、唐家峽遺址、妥家山遺址、范家山遺址、大興營遺址、銀灣遺址、徒泉灣遺址,永登的鳌塔遺址,西固的麻家灣遺址、山城遺址、張家大坪遺址、達家台遺址、馬家山遺址、青石台遺址,安寧的焦家莊遺址、上窪子遺址、南坡坪遺址,皋蘭的陳家灣遺址。到了馬廠類型時期(約前 2700至前 2300),文化遺存分布面積擴大,文物內涵豐富。主要有永登的地灣遺址、山城坪遺址、山岑坪遺址、爐子坪遺址、四渠遺址、鳌塔古遺址、樂山山岑坪遺址、馬軍坪遺址、圓台子遺址、楊家墩遺址、空壕遺址、嘛呢疙瘩遺址、西瓜園遺址、邢家溝遺址、龍家灣遺
址、大沙溝口遺址、賈家場遺址、徐家槽遺址、上山溝坪遺址、楊家營遺址、柴家坪遺址、葛家沙溝遺址、大坪遺址、大沙溝遺址、李家坪遺址、峨巴坪遺址、把家坪遺址、金家門台遺址、楊家營遺址、朱家砂溝遺址、二官坪遺址、廟兒坪遺址、薛家坪遺址、鳳凰山遺址、龍家灣遺址,紅古的羅金台遺址、土谷台遺址、山城台遺址、楊家坪遺址、馬家台遺址、平安台遺址、貓兒坪遺址、老鼠坪遺址、無量墊台遺址、二平台遺址、王家台遺址、李家台遺址、米家台遺址、礦金台遺址、楊泉坪遺址、普閣台遺址、張家台遺址、蘇家寺遺址、格楞台遺址、河嘴台遺址,皋蘭的中嘴山遺址、陽窪窯遺址、川口遺址、東灣墩根遺址、蔡河遺址、尕火燒溝遺址、西山遺址、九步台遺址、崖川西坪遺址、奎星坪遺址,城關的白道溝坪遺址、王保保城址、徐家灣遺址、營盤嶺遺址、鹽場堡遺址、穆柯寨遺址、馬家鋪遺址、四墩坪遺址、徐家山遺址、古城坪遺址,榆中的臥牛山遺址、黨家山遺址、大澇池遺址、菊米岔遺址、韋營遺址、下古壩遺址、平頂山遺址、楊家莊遺址、馬家集遺址、青石屲遺址、秦啟營遺址、雪家山遺址、敬家坪遺址、大泉池遺址、高營遺址、邵家泉遺址、梁家山遺址、洪家坪遺址、果園遺址、劉家灣遺址、定遠遺址、水岔溝遺址、臥牛山遺址、廟頂遺址、沈家河遺址,西固的佑佛台遺址、范家坪遺址、荷包嶺遺址、嶺頭遺址、陳家嶺遺址、廟嘴遺址、寺豁硯遺址、深溝橋遺址,安寧的十裡店遺址。齊家文化時期(前 2000~前 1900),主要有榆中的紅崖頭遺址、紅寺遺址、轉嘴子遺址、胡家灣遺址、古壩遺址、李家坪遺址、韓家灣遺址、水波遺址、石堡子遺址、王家莊遺址、大坡坪遺址、岳家莊遺址、洪亮營遺址、堡子灣遺址、廟兒溝遺址、麻家溝遺址、王保營遺址,紅古的馬家台遺址,七裡河的二十裡鋪遺址、張家嶺遺址、顏家溝遺址。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蘭州境內生活著西戎和戎族,同時又出現了犬戎和翟、獂民族。前秦時(前 688),秦滅二戎,建置了邽、冀二縣,實屬甘肅境內最早的縣級治所。到戰國時(前 476~前 221),各民族之間不斷發展壯大,出現了羌、氐等民族,發展較快的翟、獂兩族建立了兩個諸侯國都,這是甘肅境內最早的兩處建置。秦歷公三十三年(前 444),秦伐儀渠戎。至秦獻公初立(前 384),兵臨渭首,滅狄戎、獂戎。後置獂道(今榆中10以東)及狄道(今臨洮)、枹罕(今臨夏)、臨洮(今岷縣)三縣。秦代以郡統縣,實行郡縣制,蘭州始設廣武郡(今永登)、金城郡(今永靖)、菀川郡(今榆中)三郡和治街亭、楊非亭、允衙、枝陽四縣。夏商時期,蘭州為羌戎游牧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41),設置了榆中行政建置。漢武帝元狩二年(121),除恢復秦代政治置所榆中縣之外,又設置了金城縣。漢武帝打敗匈奴之後,蘭州以西歸入漢朝版圖,為了進一步直接統治河西地區,設置了武威、酒泉二郡。元鼎六年(前 111),又置張掖、敦煌二郡,至此,西漢王朝在甘肅的統治區域內,共設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九郡,除隴西以西(今甘南)仍為羌人活動區外,其余各地全部設置了郡縣。這時,金城郡隸屬涼州刺史部,治令居縣(今永登)、浩門縣(今青海門源)、破羌縣(今青海樂郡)、允衙、枝陽(今永登縣境內)、龍支、鄭伯津(今河口)、金城縣(今西固)、媪圍(今皋蘭)、榆中(今榆中)、勇士(今榆中縣西北)、白石、枹罕
(今臨夏境內)、安夷、西部都慰、民和、樂都(均在青海境內)。到了東漢(25~220),蘭州建置承西漢,仍屬涼州刺史部,金城郡置允吾(今永靖)。這時,甘肅共設置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隴西、漢陽、武都八郡。金城郡治令居、允衙、枝陽、允吾、浩門、媪圍、金城、榆中、勇士、牧苑十縣。

三國時(220~260),金城郡置榆中(今榆中縣西北),治金城、枝陽、允衙、浩門、令居、榆中六縣,轄區比漢代縮小,相當於今蘭州市、榆中、永登、永靖及青海民和、循化等縣。西晉時(265~317),蘭州地區行政建置再次銳減,金城郡置榆中(今榆中縣),治允衙、浩門、金城、榆中四縣。十六國的前趙至前秦時期(304~353),金城郡置子城(今西固)。十六國後涼至南梁時期,金城郡移置蘭州市,榆中設苑川郡。西秦時(385),乞伏國仁在北建立西秦國,建苑川都(榆中)、金城都(西固)。蘭州以東屬秦州所轄,蘭州西南屬河州所轄。乞伏國仁建義二年(386),金城郡置蘭州(今蘭州)。南朝時(420~581),吐谷渾乘機占據金城等郡,拓跋氏滅北涼,逐吐谷渾、取仇池,北中國始得統一。金城郡置子城(今西固),治金城、子城、廣武、枝陽、允衙、臨洮、浩門、囊武八縣。隋代時(581~618),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取皋蘭山為名,設置蘭州總管府,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廢郡為州。炀帝大業三年(607),又改州為郡,實行郡縣二級制,金城郡置永靖(今永靖),治會寧(原允吾)、金城關、牧苑、金城四縣,相當今蘭州、榆中、永靖、臨洮。唐高祖

武德二年(619),改郡為州。太宗貞觀元年(627),劃全國為十道,蘭州隸屬隴右道,設蘭州、沙洲、瓜州、肅州、甘州、涼州、河州、洮州、岷州、渭州、秦州、迭州、宕州、撫州、會州、武州、成州、隴州、淳州、儒州、保寒州。蘭州置子城(今西固),治金城、金城關、廣武三縣。這時蘭州出現了普照寺、嘉福寺(木塔寺)。北宋時(960~1127),蘭州處於尖銳復雜的民族矛盾斗爭之中,這時北方契丹族所建的遼,以及西北黨項族所建的西夏,和北宋成三足鼎立之勢,此時期的主要遺存有榆中縣夏官營上堡子城址、新營石堡子城遺址,紅古區紅古城遺址,西固區西固城遺址、山城梁城堡、祁家坪堡、張家大坪堡、騾駒台堡,永登縣連成古城、豐樂山城、等等城、羊胸子城、天王溝古城,皋蘭縣定火城遺址等。蘭州此時隸屬秦鳳路,設卓啰和南軍司(今永登境內),置定遠縣、龛谷縣、阿甘縣,治涼玉關、西關堡、金城關、皋蘭、東關堡、女遮谷、龍溝堡(也稱桑園峽)、阿甘堡、定遠城、西市新城、龛谷堡、皋蘭堡等城堡。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黨項族自建立開始,西夏實力日益強大,向西把回鹘勢
力趕出河西走廊。此時,蘭州及河西設置了三個軍司:平西軍司(瓜州)、甘肅軍司(甘州)、卓啰和南軍司(莊浪)。金代(1115~1234),卓啰和南軍司治蘭州、阿甘、定遠、龛谷,轄涼玉關、西關堡、東關堡、豬咀鎮、質狐堡等。蘭州以西仍為西夏所有,轄區與宋代基本相同。太宗天令三年(1126),成吉思汗滅西夏,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至元十六年(1281)分設甘肅行省,置沙州路、肅州路、甘州路、永昌路,蘭州隸屬永昌路並治莊浪州(今永登西)、蘭州(今蘭州)、金州(今榆中)。明洪武元年(1368),元順帝北走,元朝滅亡。這時,蘭州隸屬甘肅鎮,置莊浪衛、甘州中護衛。明代城址遺存有榆中的五台山堡,西固的新城堡、沙柳城、范家坪堡、扎馬台堡、柴家台堡、鹹水川堡、達家台堡,永登的玉山古城、紅城堡、永登縣城故址、西峰堡、坪城堡、通遠堡、野狐堡、苦水堡,安寧的安寧堡、沙井驿堡、保安堡、大岔口哨馬營堡,城關區的城關古城坪古城、鹽場堡、蘭州舊城,皋蘭的保定堡、什川堡、長川堡、铧尖堡。莊浪衛治蘭州、金縣,轄鎮羌堡(今永登西)、武勝驿、松山堡、西大通堡、苦水灣驿、紅城子墩、野狐城堡、安寧堡、定遠堡、一條城堡、什字川堡、清水堡。這時寺廟林立、鱗次栉比。城關區出現了朱家廟、凝熙寺、地藏寺、報國寺、三聖廟、藥王洞、北斗宮、火神廟、鼓樓、清真寺、望河樓、紅樓、白雪樓、拂雲樓、漱玉亭、大觀樓、威遠樓、蕩喧樓、東岳廟、古峰寺、接引寺、榮光寺、白衣寺,七裡河區有臥橋寺、華林寺、槐蔭寺、西津寺、福泉寺、鐵冶寺,永登縣有雷壇寺、文昌宮,榆中縣有萃靈寺、文昌閣等寺廟建築共 33處。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滅後,於順治五年(1648)移省於蘭州。康熙八年(1669),衛改府後正式成立甘肅省。乾隆三年(1738),設蘭州府置莊浪廳,治平番、皋蘭、金縣。平番縣轄武勝堡、中鋪、通遠堡、岔口堡(永登西)、黑城堡、石門寺、天堂寺、松山堡、平城堡、秦王川、南大通堡、西大通堡(也稱河橋驿)、紅城子堡、苦水灣堡、鎮路堡、連城司、六敦。皋蘭縣轄水阜河、煙筒溝、安寧堡、西固城堡、崔家崖、金城關、鹽場堡、一條城堡、平城堡、郭城驿、沙井驿、什字川、桑園子。金縣轄金家崖、夏官營、定遠驿、阿甘鎮、清水驿、摩雲嶺關、甘草店、秤溝驿、車道嶺、營、達什波羅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陝西總督移駐蘭州,使蘭州從此成為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中心和連接寧夏、青海、西藏、新疆的樞紐。清代城址遺存有榆中的柳溝店堡、夏官營堡、秦啟營、仁和城、
太平堡、石灘堡、馬坡堡、石堡子,西固的梁家灣南堡子、梁家灣北堡子、東川城堡、佑佛台堡、楊家堡、西王家堡、東王家堡、惠西堡、馬泉堡、深溝堡、惠安堡,永登的滿城,安寧區的劉家堡,城關區的玉壘關等。隨著古代建置治所的發展完善,養育了中華兒女的
母親河 ———黃河,也隨之出現不同的稱謂或叫法,春秋始叫河水,戰國稱湟水,東漢叫鹯陰河,南北朝改叫黃河至今。流經永登境內的莊浪河,西漢出現烏亭逆水的叫法,後叫逆水(也稱麗水),唐代改叫烏逆水,明代出現莊浪河的叫法。榆中境內的苑川河,北宋出現清水河的叫法,明代稱浩尾河,後叫苑川河。大通河早在西漢叫浩門水,北宋叫浩門河,元代叫大通河至今。西漢出現皋蘭山,清代出現興隆山。縱觀蘭州古代建置治所、文化遺存、寺廟建置等,從最設三郡(廣武、金城、苑川),從最早的令居、枝陽、媪圍,到後來的永登、皋蘭、榆中 ,我們的祖先從定居生活逐步穩定到建置治所的發展壯大,從民寨民居到古城建置,為後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研究蘭州古代建置治所和了解蘭州的歷史,無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早的翟、獂國都的建置和邽、冀二縣的成立,再到前秦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