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中國古建美學分析
日期:2016/12/15 2:01:29   編輯:古建築結構秦磚漢瓦古建構親和美學
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封建盛世,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發達,社會文化發展迅速,所謂“秦磚漢瓦”就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
人們常用“秦磚漢瓦”來形容秦漢兩代在建築材料方面的成就。所謂秦磚,是指秦代爐火純青的空心磚技術;所謂漢瓦,是漢代獨特的瓦當制作技術和造型藝術。秦代的瓦當由半圓發展為全圓形。而漢代,流行用圓瓦當。漢代瓦當的制作較戰國時期更為興盛。瓦當,也是筒瓦的附件,瓦頭一般呈圓形或半圓形。漢瓦當實際上是指一種灰色或半灰色陶制品,它在成熟期的制作是當面和筒瓦為整體結構,一次成型。漢著名的
宮廷樓宇,大多有燒制磚瓦的陶窯,進行專門設計和生產。圓弧造型既是建築力學性能的考慮,又是一種富有動感和韻律美的造型,作為紋飾造型的背景和映襯,能更加突出整個畫面方圓結合的呼
應和統一,增強藝術形象的整體性的美感。
秦代的建築相當可觀,如名震千百年的阿房宮,其間雕梁畫棟,壁畫、壁飾充滿各個角落。據說陝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發現鹹陽故城建築基址,出土了一部分壁畫殘片,圖案以紅、黃、藍、黑等顏色繪成,色彩鮮艷,變化豐富,風格雄健。顏色使用礦物質材料,能夠保持很長的時間。這一時期的建築壁畫,一般都按以下的工藝步驟完成:先在牆體上塗一層厚約 0.5厘米伴有草灰的細泥,再刷塗一層很薄的石灰,然後在白底色上繪制壁畫。壁畫結構層牢固耐久,色澤歷久變化不大。從現存的秦宮壁畫殘跡中,可以看到人物、車馬、樓台以及樹木、植物等等,線條運筆流暢、平塗設色,豪放大氣。
秦代的磚素有“鉛磚”美喻。秦磚的特征,紋飾主要有米格紋、太陽紋、平行線紋、小方格紋等圖案以及游獵和宴客等畫面。也有用於台階或壁面的龍紋、鳳紋和幾何形紋的空心磚。有的秦磚上刻有古樸文字,這種文字類的古磚在整個建築史上也是十分少見。
漢代的瓦當紋飾更為精進。王莽時期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形兼備,力度超凡,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還有各種動物、植物等紋樣,如龜紋、蚊紋、豹紋、鶴紋、玉兔紋、花葉紋等,漢代瓦當中,以文字瓦當的數量最大,特點是在形制上分區劃界,中心是乳釘與聯珠,給銘文安排一個固定模式,在此范圍
內作上下左右的變化。文字數目不定,最長可達十多字,例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萬壽無疆”等,字體有小篆、鳥蟲篆、隸書、真書等,布局疏密相間,用筆粗犷,成為中國陶制品中獨具魅力的珍藏。
從考古資料看,漢代瓦當出土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質量最高,是我國古代瓦當藝術中的獨一無二的珍品,漢代瓦當主要出土於陝西、河南和山東三省,其中陝西西安一帶尤多,來自於建築遺址、燒窯、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貴之處是它的實用與美觀,功能與裝飾的完美統一。
漢代畫像磚的制作更為普遍,內容也愈加豐富,如阙門建築、各種人物、車馬、狩獵、樂舞、宴飲、雜技、馴獸、神話故事以及反映生產活動的畫面。漢代瓦當題材十分豐富,人文與自然並存,神話與現實並存,抽象與寫實並存,其題材豐富、造型優美、結構多變,形神皆備的特點不僅體現了古人傑出的藝術技巧,同時也折射出高超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內涵。
圖案紋主要有卷雲紋、水紋、植物紋,這類紋飾是對現實生活中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煉和抽象。圖案已脫離其具體直觀形象,是對自然中的行雲流水、樹木花草程式化的寫意,運用簡略的幾何線條描寫勾勒,線條本身不斷地產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圖像紋主要有四神紋、鹿紋、魚紋、龍鳳圖騰紋、人物紋等。這類紋飾繼承了周秦的風格,但不同於周秦猙獰的美,它變得更為自由、活潑、開放。如“鹿紋”瓦當就有鳴鹿、奔鹿、雙鹿等不同的題材,形式自然。而 1956年西安漢長城遺址出土“四神紋”瓦當氣韻生動,形式大膽,想象力豐富,堪為精品。這類題材的瓦當,既是對動物形體的崇拜,又是對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紋在漢代最具時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內容豐富,詞藻極為樸實。其內容有吉祥頌禱之辭、紀實記錄之詞、趨利避害之語等。字數從一到數十不等,絕大多數為陽文。文字紋瓦當是漢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篆進行書寫,氣息高古,其高超的書法價值被歷代文人墨客推崇。書畫同源,瓦當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種類和審美現象,書法中美化的線條比彩陶紋飾的抽象幾何紋還要更為自由,文字紋多樣化的線的曲直運動和空
間構造,表現和表達出種種形體姿態、情感、意趣的氣勢力量。漢代文字瓦當是中國文字瓦當藝術的集大成者,它運用文字線條的伸縮,形成一種變化無窮的美的旋律,具有印章和書法古典美。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一段非常熱鬧、豐富的歷史。秦漢古人們以藝術特有的敏感觸覺,在極其有限的空間內容納社會生活中政治、經濟、藝術、文化思想、宗教的各種內容,令秦磚漢瓦為現代的我們展現著那個世界的非
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