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古建築中的垂脊獸

古建築中的垂脊獸

日期:2016/12/15 2:01:33      編輯:古建築結構

  今年62歲的劉喜,早年一直在北京市文化局工作,從事古建築琉璃的專項研究。因為對中國古建築文化的執著熱愛,退休後,劉喜開始在文化宮、圖書館並到學校裡,講授古建築知識, 他講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屋脊上的小動物—垂脊獸。

 “我發現,單是這個垂脊獸,十個人中間有九個人不清楚。或者只是知道粗略的概念,卻不懂其中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的丟失,挺可惜的。我也老了,全當鋪路石,對於我來說,講課就是快樂。”劉喜很享受自己講課的時光,他的聽眾也很喜歡他通俗生動的講解。“很多人看古建築就是用感官,所以有的人走過了很多地方不見得講出一個景來。”劉喜老師如是說。當你看見古建築的垂脊獸,你看到了什麼?能認得出,認得全,恐怕這些都困難。還是由劉喜老師領著我們看出點文化來。

  垂脊獸,又稱作仙人走獸,走獸,戗脊獸等,是宮殿建築庑殿頂的垂脊上,歇山頂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質或琉璃的小獸。瓦獸的數目與種類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小獸越多,建築級別越高,常見為9、7、5、3不等,均為奇數。最高為11個,故宮太和殿為等級最高的古建築,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乾清宮9個,坤寧宮7個,東西六宮的殿頂上大部是5個。

  據《大清會典》裡記載,這些小獸從前面向後上方依次排列的順序為: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馬與海馬、狻猊與押魚之位可置換。有人說,垂脊獸是劉基提出的建議,實際上劉基死於1375年, 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明成祖才修建北京城,這差了好幾十年。所以劉基不可能,這只能是一個傳說。皇史城有記載,垂脊獸是依據“阮安、楊瓊、蒯祥”這三位的研究,在明成祖朱棣的領導下,形成的北京城的房脊裝飾。這種建築裝飾形式被流傳出去,因此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日本,韓國的一些建築物的房脊上也做了類似裝飾。

這些小獸各有寓意,並均賦予了神奇的本領,有的能鎮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帶來吉祥好運。

  檐角最前面的一個叫“騎鳳仙人”,也叫“仙人騎雞”。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騎雞”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個大長釘來固定的。《史記·樂毅列傳》有記載,公元前284年,也就是戰國時期,齊國攻打到燕國,樂騎鳳仙人龍鳳獅子毅想出了滾木擂石的戰術反擊,這陣勢勢如破竹,打敗了齊國的進攻。齊國國君齊缗王敗北後,來到一條大河岸邊,走頭無路,後邊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齊缗王正要自刎,這時一只大鳥突然飛到眼前,他急忙騎上大鳥,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築脊端,也表示騎鳳飛行,逢凶化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主題思想就是六個字:天無絕人之路。

    緊跟“騎鳳仙人 ”後邊就是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能興雲作雨。中國人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怎麼來的呢?在新疆高昌地區發現很多古時候的石刻,一男一女,人手蛇身,尾巴交纏在一起。這男人就是男性的始祖伏羲,女人就是女性始祖女娲,他們繁衍的後代就是龍。
這就是龍的傳人的來歷。唐宋兩朝視龍為祥瑞的象征。明清將之象征帝王,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龍便成了皇權的象征。排在第三位的是鳳。鳳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鳳。是封建時代祥瑞的象征,亦是皇後的代稱。公東道。天馬徕,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天馬徕,開遠門,竦子身,逝昆侖。天馬徕,龍之媒,游阊阖,觀玉台。 ”這在《前漢演義》第74回,《史記》《大宛列傳》都有記載。

海馬,貢品,海牛、海獅等海獸統稱海馬,區別於天馬就是沒有翅膀。天馬帶著翅膀,跑得飛快。天馬和海馬象征著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suān ní),古代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一說它日行五百裡,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意。押魚(yā yú),海中異獸,亦可興雲作雨,是滅火防災的“能手”。

    獬豸(xiè zhì),傳說中能辨別是非曲直的一種獨角猛獸,又稱神羊,一角羊。《神異經》上說:“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斗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 ”因善於辨別是非曲直,力大無比,古時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斷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元661年,武則天成為了歷史上名正言順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在她陵墓的欄板上,鳳是排在第一位的。龍在後,鳳在
前,突出鳳的位置。包括慈禧的陵園也是這樣的。獅,古代人們認為它是獸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中國原
來是沒有獅子的。由於古代中國的強大,西非一代產的獅子進貢到中國來。有文字記載,獅子非常威武,大象見了獅子都害怕,就趴在地上讓它吃。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還喜歡把威武的獅子放在公檢法的門口。古代傳說中的麒麟和貔貅都和獅子是兄弟姐妹的關系。天馬,意為神馬。漢朝時,對來自西域良馬的統稱。天馬就
是汗血馬。如今人們說“汗馬功勞”,說的就是汗血馬,因為它出的汗是粉色。漢武帝時代,匈奴侵犯漢朝,漢武帝劉徹派張骞出使西域,考察漢朝為什麼打不過匈奴。考察後發現匈奴的馬好。於是漢武帝引進了西域地區大宛國,相當於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盆地地區的良馬,並命名為天馬。漢武帝還特地寫了一首《天馬歌》。“天馬徕,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天馬徕,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天馬徕,歷無草,徑千裡,循邪正。將它用在殿脊上裝飾,象征公正無私,又有壓邪之意。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即虬、螭之類。虬有獨角,螭無角。與押魚作用相同,一說其為鎮水獸,古時曾在發生水患之地,多用牛鎮。它是祥瑞的動物,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行什(háng shí),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壓尾獸。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小獸的遞減是從後面的行什開始的。這些小獸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使古建築更加宏偉莊重,同時,在結構上穩固了屋脊,是我國古代建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風吹日曬數百年,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劉喜老師認為,古建築形式實際是一個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應當結合當代的建築形式,加以保護起來。“北京最早評的十大建築,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後來的華僑大廈,西城區文化館,都能看到融合了古建築的琉璃、飛檐,將建築的格局保護起來了。我覺得挺好的。 ”劉喜老師感慨萬千地說:“造東西好造,但是內涵卻不好造。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