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如何保留古鎮的“痕跡”

如何保留古鎮的“痕跡”

日期:2016/12/15 1:23:16      編輯:古建築結構

牛年春節前,嘉定區嘉定鎮和南匯區新場鎮被評為2008年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前者以人文遺跡多取勝,後者以古樸自然見長。

  嘉定鎮  保護古建築和文物

  從“中國第一高速公路”滬嘉高速下來,筆直朝前開,上橋,下面就是保存完好的嘉定古鎮環城護城河。這是上海唯一、全國罕見的至今發揮功能的一條古河。古鎮中心南北向的橫瀝河與東西向的練祁河呈“十”字交叉,護城河是個“環”,3條河形成了江南古鎮中特有的“十字加環”水系。古鎮的城牆始建於宋代,明代擴大了城垣,至今還保留有西門、南門部分城牆,以及相鄰的南水關、西水關等。

  州橋和老街修舊如舊

  嘉定鎮上,州橋和西門是兩塊風水寶地,1995年被列入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州橋和西門大街修舊如舊,於今看來,已自成規模。另外,西門大街猶在。所幸的是,2002年4月,市規劃局曾發出一文:西門老街改造必須經過市有關部門同意。毋庸諱言,當時曾有兩種意見,一方面,是呼吁要保護老街;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西大街居民的居住條件。也許,誰都沒有錯,因為,各有各的理由。那是一場意識有點超前和實際需要解決的爭論,出發點或許都是好的。所幸的是,西大街終於等到了全面保護的今天。

  早在春秋戰國之前,長江口生成古海岸,練祁河畔(現西門老街一帶)已有人類活動,至梁天監年間(502-519)形成聚落。唐代嘉定古鎮因練祁河得名,稱練祁市。南宋嘉定十年設縣治,依年號命名嘉定至今。

  矗立州橋老街中心的法華塔始建於宋代,成了古鎮的地標。“六裡彈硌路”組成的12條老街和12條巷弄,彼此交織又相互貫通。

  名人故居將陸續修繕

  嘉定鎮水系發達,穿梭於城中宅邊。與此相關,河流多、橋也多,人們隨意走到哪裡,都要跨橋而過,這種情調在城市裡已不多見。特別是古鎮還有遺存的環城護城河,上世紀90年代又發現並保存下來的一段古城牆,給嘉定鎮增色不少,平添了許多靈氣。

  嘉定鎮黨工委書記甘建粱表示:對於遺存下來的歷史文物,我們堅決保護,合理利用,有序開發。在西大街的老教堂,鎮裡也是采取修舊如舊的辦法,還有一些名人故居今年也將陸續得到修繕。州橋保護性修繕工作業已完成,西大街的改造將力求恢復解放初期的風貌,以此為契機和起點,加大對古建築和歷史文物的保護力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