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村落“活化”也要堅持“做自己”

古村落“活化”也要堅持“做自己”

日期:2016/12/14 10:55:03      編輯:古代建築

據媒體報道,《佛山首批特色古村落一村一品活化升級策劃指引》出爐,該《指引》分析了首批13條古村特色,並為其“量身定做”升級方案。這條新聞引起了清遠古村落保護者的熱議:清遠地區的傳統村落始建於宋,繁榮於明清,現在仍可找到至少108處,且大多數至今保存完好,為何一直被“邊緣化”?     就在不久前,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七部門公布了第三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廣東再添35個入圍村落,其中清遠就占據了6個席位。     清遠古村落資源,不可謂不豐富。作為一段歷史與歲月的見證,古村自然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但是對於古村的開發保護卻一直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在幾年前“活化”工作早就已經開展。可是詭異的是,列入保護名單的古村落非但沒有得到很好的修葺,反而加快了它的毀滅。正如學者馮骥才所說,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但我們還來不及閱讀它,就很快在城市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了。個中緣由,既有在村落面對城鎮化加速的無奈,也有村民主動逃離農村的不得已而為之。     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古村落的“活化”之路,不能引進工業企業,更不能征收拆遷,否則只能加劇毀滅。但是開發旅游,也要講究方法,否則包括佛岡等地在內的古村落雖已引進旅游公司運作,而實際效果確實“門前冷落車馬稀”,真正前來觀賞的游客屈指可數。     相較周邊省份,廣東的保護沿襲之路走在前列。但在廣東而言,清遠的古村落“活化”之路卻遠落後於佛山等地。比如說佛山制定了首批特色古村落一村一品活化升級策劃指引,並為每個古村落“量身定做”升級方案,其古村落“活化”意識已經清晰並形成了規劃。     而清遠的古村落在“活化”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向城鎮靠攏,反而丟掉了自身的韻味和特色。在這個凡事講求個性的時代,最受歡迎的人是堅持做自己的人,最吸引游客的村落也是堅持“做自己”的村落。突出自身特色,讓民族文化和當地文化在村落中“活”起來,讓游客能夠感受到,讓本地人能留得住鄉愁,這樣的旅游改造才是好的改造。比如在清新山塘的古村落要讓賽龍舟成為古村落的特色,而不能把山塘也建設成高樓大廈。在連南連山地區,古村落“活化”則要突出民族特俗,異域風情,否則“活化”成效也會大打折扣。

    (來源:南方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