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晶教堂”等待新人亮相前,先逛逛旁邊的博物館,這樣特殊的婚慶體驗,上海市民有望在“十二五”末接觸到。12月18日,位於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二期正式奠基開工,作為國內首家專業性玻璃主題館,二期項目將在熱玻璃演示中心、DIY工坊、小型圖書館等基礎上,拓展包括創意婚慶、設計師工作室、藝術會所等全新內容。其中,獨特的“玻璃婚禮”或將成為滬上旅游的新“名片”。
玻璃博物館二期占地1.5萬平方米,有望在2015年基本建成,其中用於“玻璃婚禮”的建築面積將達到3000平方米。據玻璃館執行總裁張琳介紹,“玻璃婚禮”將包含一座全玻璃打造的“水晶教堂”、一個草坪婚禮花園和一幢老玻璃廠房改造而成的婚慶會所。根據目前的設計方案,“水晶教堂”將打造成拱門狀的全玻璃建築,新人可從月牙形的入口步入證婚殿堂,“教堂”外牆將鑲嵌眾多三稜鏡,在陽光直射下產生彩虹的效果。
在水晶教堂的東側,還將建造一幢兩層的私人玻璃婚慶會所,內設化妝間、客廳以及可以擺放30桌喜宴的大堂。為讓新人有足夠多的新奇體驗,玻璃博物館二期還建有玻璃創意設計和貿易中心,吸引各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入駐,定期為園區主打的“玻心璃語”品牌設計包括婚典禮物在內的個性化商品。
據悉,玻璃館一期就已有婚慶伏筆,在館內特意留出了一間玻璃屋,屋內安放的1900個玻璃瓶上各刻有一個漢字,連接起來讀,就是一個和玻璃有關的愛情故事,此前已經有細心的游客發現,並在玻璃屋中求婚成功。
博物館做婚禮,是否“不務正業”?張琳表示,玻璃博物館和普通的“第一類”博物館有很大區別,它沒有交通便利,也沒有深厚的館藏底蘊,屬於“第二類”博物館,除了基本的玻璃主題展覽以外,更多是要能夠提供豐富的娛樂活動,要足夠“大眾”,靠這些“附加值”吸引人氣,讓游客在這裡逗留2個小時甚至更久。
事實上,玻璃博物館開館一年,門票和講解收入達55.7萬元,而熱玻璃演示中心、DIY工坊、商店、咖啡吧的收入總和達到76.97萬元,比前者多出將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