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二裡頭遺址啟動新一輪考古發掘

二裡頭遺址啟動新一輪考古發掘

日期:2016/12/14 12:02:17      編輯:古代建築
    “這次重新發掘宮殿區,我們主要是想通過一些科技手段的使用,對遺址進行更加精確的測量和研究,希望能對遺址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裡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在現場對《洛陽晚報》記者介紹,發掘工作今年3月展開,已進行了近兩個月,目前發掘的主要是2號宮殿的建築基址,大約有1000多平方米。

    許宏介紹,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對2號宮殿的西部進行過發掘,得知這是一個單體的、四合院風格的建築,但由於當時條件落後,使用的工具還是皮尺、羅盤等,一些數據的誤差比較大。這次發掘使用了全站儀這一最新的儀器進行測量,誤差僅為幾毫米,有利於進行更加精確的研究。

    我們了解到,目前在二裡頭遺址發現的宮殿遺址主要有4個,其中早期發掘的1號宮殿基址和2號宮殿基址是單體的,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四合院風格,而3號宮殿基址和5號宮殿基址的建築風格是多重院落,且年代在1號和2號之前。

    “西周及其以後,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主流模式是多重院落,但在二裡頭遺址中發現了單體建築,這是什麼原因?這幾個宮殿基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中國古代宮殿的建築形制到底是如何演變的?這是我們此次發掘想要解答的問題。”許宏說。

    巨型坑曾有祭祀功能,與偃師商城或有承接關系

    在2號宮殿建築基址不遠處,考古人員正在對一座巨型坑進行發掘。《洛陽晚報》記者注意到,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不斷有陶片等出現。發掘中發現巨型坑的南側有一座貴族墓,北側有部分小豬骨架。

    許宏介紹,2010年到2011年,他們曾對這座巨型坑進行過試掘,證實其位於宮城東北部,東距宮城東牆西緣約3——5米,北距宮城北牆約13米。巨型坑的平面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約66米,南北寬約33米,總面積約2200平方米,深度一般為4——4.6米,最深達6.7米。

    “當時的試掘表明,巨型坑內存在二裡頭文化從第一期晚段到第四期晚段的連續堆積物,有大片陶片鋪墊的活動面、祭品為豬的祭祀遺跡、地面經過夯打並用火燒烤的房址及灶址、長期踩踏形成的堅硬的土路面等遺跡。”許宏說,根據發掘情況,大家推斷這座巨型坑早期的用途是解決大型夯土基址的建築用土問題,其形成時間不晚於二裡頭文化第二期,但在挖土形成巨型坑之後,這裡曾進行過祭祀、居住等活動,因此留下了祭祀的豬骨、房址、路面等遺跡。由於逐漸淤積、填充,直到漢代巨型坑才最終填滿。

    “這座巨型坑曾有祭祀之用,裡面發現不少祭祀用的小豬骨架,其中有不少是集中出現且排列規則,這一點和偃師商城的祭祀遺址很相似。同時,這個祭祀坑和宮城的位置關系,與偃師商城中宮城和祭祀遺址的位置關系是一致的,兩處均是南為宮殿,北為祭祀處。這中間是否存在承接關系,正是我們這次發掘想要解答的疑問。”許宏說。

    據悉,二裡頭遺址的總面積大約有300萬平方米,雖然目前的發掘面積僅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一,但已經出現了許多“中國之最”。未來二裡頭遺址還將有哪些發現?讓我們共同期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