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笑臉》第六站:古村湖邊的舞蹈老師
日期:2016/12/15 22:57:43   編輯:古代建築俏村官“兼職”教跳舞
從小喜歡跳舞的德吉央宗畢業於西藏大學。2008年畢業以後,她成為古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
到了古村,一個問題一直萦繞著德吉央宗:怎麼幫村民致富?
雪山下、森林裡,田間地頭是村民們的歌舞聚會,歡快的舞姿和悠揚奔放的歌,讓在學校時就曾組織過文藝社團的德吉央宗有了靈感:何不將這些村民組織起來,成立個民間藝術團演出,增加村民的收入?
德吉央宗很快開始了山村“海選”。村裡一共50多戶人家,第一批32位村民成了藝術團的團員。
藝術團取名“扎西古措”,意為吉祥的古鄉湖。
藝術團走出大山
德吉央宗開始利用晚上、周末等業余時間手把手地教村民自編的舞蹈。
當地有名的藏東三大歌舞昌都鍋莊、芒康弦子、丁青熱巴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村民們只有少數人會跳一些簡單的鍋莊舞。於是德吉央宗找來這些舞蹈的“專家”,教團員們跳。
每天晚上下班以後,村委會前的空地上就有了一群跳舞的男女老少,和另一撥忠實的村民“粉絲”。
很快,這個湖水邊的演出隊“火”了。
去年廣州亞運會期間,“扎西古措”藝術團作為西藏唯一一支表演隊被邀請去廣州參加賽時文化演出。
文化傳承促農民增收
廣州的演出給了團員很大的鼓舞。他們加強了排練,開始承接公益性和營利性的演出。一方面他們常常走村串巷,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進行公益性演出,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農閒時藝術團團員們會組織起來到村裡的旅游接待點進行唱歌、跳舞表演。
這一過程中,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內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播,村民們也找到了一條增收的路子。
去年古村年人均收入5600多元,現金收入4300多元。藝術團的團員們則可以在商演中實現增收。德吉央宗說,每次總收入都會全部分給團員,每次演出每個團員純收入大約100多元,而全年演出僅7、8月份就有10余場。團員年均增收至少3000元。歡歌笑語中,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也取得了成效。
波密縣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個民間藝術團,自治區財政每年補助20萬元。目前林芝地區平均一個縣有一個民間藝術團。
最近正是村民采集林下資源的季節,德吉央宗說,忙過這段時間,她打算在村裡二次“海選”,招收新團員。她新編了幾個舞蹈,准備教會藝術團團員之後組織一場專場表演。
鄰村見到古村的藝術團如此火爆,已經向德吉央宗發出了邀請,邀請她到本村傳授經驗。德吉央宗說,藝術團滾雪球式地發展會為文化產業發展作出貢獻。屆時,無論是本地村民,還是外地游客都能夠隨時欣賞高原上的歡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