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千年古村傳“洋音”

千年古村傳“洋音”

日期:2016/12/15 22:59:33      編輯:古代建築
 

羅景棠喜歡用揚琴演奏《春江花月夜》,他對這種起源於阿位伯,明末清初傳入中國的西洋樂器情有獨鐘。

本來水壺與音樂風馬牛不相及,羅景棠卻別出心裁地搞了一個小發明,一搖撥桿,壺裡的水就會像泉水一樣叮咚流下來,那聲音就像悅耳的音樂。

月圓之夜,羅景棠最愛用二胡獨奏《彩雲追月》。

燈火闌珊時,棠叔喜歡獨自一人坐在臥室裡聆聽音樂。他說,喜歡這裡中西合壁的裝飾,享受環境與音樂的交融。

家住棠下鎮的伍志良,是羅景棠的“小學生”(年齡比他小)。他一有空就跑來良溪跟師傅學揚琴。

在狹小的音樂室裡,羅景棠跟他的“大學生”和“小學生”一起,用架子鼓、揚琴、二胡合奏《春江花月夜》,意蘊悠長。

音樂玩累了,棠叔就與他的“大學生”(年齡比他大)、71歲的梁子炎,坐在這裡觀賞暮色,笑談人生。

  每天下午,良溪村後山旁的一處院落內就會響起音樂聲,雖然有時是一曲完整的《春江花月夜》,但多數時候是單調的“叮叮咚咚”。

  村裡的大人小孩都知道這個院落,不是因為它比村裡其他的建築新,而是因為兩層小樓上還裝了部電梯。

  這個院落的主人在村子裡也很有名,因為不管誰去串門,他招待人家的“茶水”絕對是咖啡。

  他就是羅景棠,良溪籍新加坡華人。他1947年出生,6歲隨母親去新加坡與下南洋打工的父親團聚,四十九年後第一次回國探訪故居,便不願離開。在族人的幫助下,他在老宅基上蓋起了新樓。

  2個月、5個月、9個月、10個月,他在老家住的時間越來越長,用他的話說“以前過年還回去,現在過年都在良溪過了。”在香港工作的女兒時常回來探望他,在美國工作的兒子也常常打來越洋電話,他告訴他們,在良溪生活挺好的,山好、人好、錢好花。

  對於他的到來,村裡人說法不一。

  “這個人怪怪的,去他家還要脫鞋。”

  “說他大方吧,他家裡的桌子、椅子甚至樓梯都是自己用廢舊材料做的。說他小氣吧,不論誰去他家,都給人沖咖啡、拿水果,還免費教人學琴。”

  “他家裡有個專門的音樂室,架子鼓、揚琴、吉他、電子琴,光樂器都有七八種,不管誰去找他學,他都熱情地教人家,最大的學生71歲,最小的學生剛上小學。”

  村民嘴裡的“棠叔”,目前最大的夢想是組建一支“良溪村樂隊”。他曾嘗試過到棠下鎮實驗小學免費教音樂,可是因為器材缺乏,本來跟他學音樂的十幾個學生漸漸都轉去學畫畫了;他也曾嘗試教村裡人,令他十分欣慰的是,有兩個學生已經堅持學了幾年、而且逐漸學有所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